1.选择题- (共12题)
1.
读我国部分地区沿106.5°E经线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冬季②地气温高于①地的原因除纬度因素外,主要是因为②地( )
【小题2】图中②地所属气候类型是( )

【小题1】冬季②地气温高于①地的原因除纬度因素外,主要是因为②地( )
A.海拔较高 | B.受夏季风影响较大 |
C.森林覆盖率高 | D.受冬季风影响较小 |
A.热带季风气候 | B.亚热带季风气候 |
C.温带季风气候 | D.地中海气候 |
2.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表达了我国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爱我中华,振兴中华,共创美好生活的愿望。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 )
【小题2】下列少数民族与其民族节日对应正确的是( )
【小题1】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 )
A.集中分布 | B.大杂居,小聚居 |
C.分散分布 | D.少数民族分布区没有汉族人居住 |
A.壮族——火把节 | B.苗族——泼水节 |
C.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 D.傣族——端午节 |
5.
结合下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关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右图中关于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关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线以北耕地以水田为主 |
B.该线以南居民以面食为主 |
C.该线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 |
D.该线以北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
A.①地位于长白山区是以水田为主的耕地 | B.②地位于内蒙古高原以草地为主 |
C.③地位于华北平原以林地为主 | D.④地位于长江以南属于难利用的土地 |
6.
古代描写我国河流的诗句很多,其中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就是描写长江的。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导致长江这种流向的原因是
【小题2】关于我国河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小题1】导致长江这种流向的原因是
A.气候类型多样,降水总量丰富 |
B.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小 |
C.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
D.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 |
A.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影响 |
B.内流河大部分属于季节性河流 |
C.黄河是我国第一大河 |
D.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
7.
关于我们滨州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处华北平原,濒临黄海 |
B.属于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棉纺织工业发达 |
C.地处黄河沿岸,一遇大雨,大量泥沙随水流入黄河 |
D.沾化冬枣、邹平的大明湖、滨城孙子兵法城全国闻名 |
8.
下列选项中高新技术密集区与其中心对应错误的是
A.环渤海——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 |
B.沿长江——上海高新区 |
C.东南沿海——广州高新区 |
D.沿亚欧大陆桥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西安-杨凌高新区 |
10.
读我国四省区水稻、小麦、棉花、油莱播种面积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省区是
A. 新疆、湖北、安徽、河北
B. 河北、湖北、安徽、新疆
C. 新疆、安徽、河北、湖北
D. 安徽、河北、新疆、湖北
【小题2】下列经济作物中甲省区种植面积较大的是
A. 甘蔗
B. 黄麻
C. 甜菜
D. 花生
【小题3】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活动特色鲜明。读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场景图,四幅图片中,反映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是
A.
B.
C.
D. 
【小题4】读下面“我国某两种农作物优势产区分布示意图”,图中①、②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A. ①大豆、②棉花
B. ①甘蔗、②油菜
C. ①油菜、②大豆
D. ①棉花、②甘蔗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省区是
A. 新疆、湖北、安徽、河北
B. 河北、湖北、安徽、新疆
C. 新疆、安徽、河北、湖北
D. 安徽、河北、新疆、湖北
【小题2】下列经济作物中甲省区种植面积较大的是
A. 甘蔗
B. 黄麻
C. 甜菜
D. 花生
【小题3】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活动特色鲜明。读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场景图,四幅图片中,反映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是
A.




【小题4】读下面“我国某两种农作物优势产区分布示意图”,图中①、②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A. ①大豆、②棉花
B. ①甘蔗、②油菜
C. ①油菜、②大豆
D. ①棉花、②甘蔗
12.我国汉代曾发明一种用做军事信号用的“孔明灯”,“孔明灯”腾空而起的原因是:燃料燃烧是周围空气温度升高,密度减小,空气对它的浮力把它托起来.如图所示,已知孔明灯的质量m=0.2kg,体积恒为V=1m3,空气初始温度t0=27°C,大气压强p0=1×105Pa,该条件下空气密度ρ0=1.2kg/m3,重力加速度g=10m/s2,不计孔明灯制作材料的体积.孔明灯底部开有开口,其他部分封闭.对灯内气体缓慢加热,直到灯刚能浮起来,求:
①假设灯内气体可收集在一起,请简要说明气体缓慢加热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
②灯刚能浮起时灯内气体密度ρ;
③灯刚能浮起时灯内气体温度t.
2.解答题- (共5题)
13.
读"中国政区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数码所代表的省区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__
(2)写出下列数码所代表的省区的简称: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数码所代表的省区的行政中心的名称:⑤__________⑥__________
(4)⑦⑧⑨中,东西跨经度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不是民族自治区的是_,被北回归线穿越的是___________(写出省区简称)。
(5)我国领土西至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写出下列数码所代表的省区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__
(2)写出下列数码所代表的省区的简称: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数码所代表的省区的行政中心的名称:⑤__________⑥__________
(4)⑦⑧⑨中,东西跨经度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不是民族自治区的是_,被北回归线穿越的是___________(写出省区简称)。
(5)我国领土西至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读我国地形区分布图,回答问题。

(1)填写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区名称:A______高原,在第_____级阶梯上;B_____盆地,C_______高原,在第_____级阶梯上;D_____平原,在第____级阶梯上。
(2)图中“
”表示的区域海拔多在______米以上。
(3)图中“□”表示的区域,地形以______和______为主。
(4)“一江春水向东流”反映了我国河流的流向多是向_____流,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1)填写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区名称:A______高原,在第_____级阶梯上;B_____盆地,C_______高原,在第_____级阶梯上;D_____平原,在第____级阶梯上。
(2)图中“

(3)图中“□”表示的区域,地形以______和______为主。
(4)“一江春水向东流”反映了我国河流的流向多是向_____流,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15.
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充分利用各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满足13亿人的温饱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参照图中A框的描述,完成B框内容。
(2)在图上找到并描划出农耕区与牧区的界线。
(3)划分C区域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
(4)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商品粮基地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
(5)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山脉名称:D___________E___________

(1)参照图中A框的描述,完成B框内容。
(2)在图上找到并描划出农耕区与牧区的界线。
(3)划分C区域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
(4)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商品粮基地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
(5)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山脉名称:D___________E___________
16.
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示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
(2)图中B地区与C地区之间的分界线:①______(河流)和②______(山脉)。
(3)图中③是我国第二长河______,在④______(省份简称)注入海洋。
(4)图中所示的铁路线⑥是_____线,沿此铁路线从北往南旅行,沿途能见到的景观变化是______。

(1)写出图示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
(2)图中B地区与C地区之间的分界线:①______(河流)和②______(山脉)。
(3)图中③是我国第二长河______,在④______(省份简称)注入海洋。
(4)图中所示的铁路线⑥是_____线,沿此铁路线从北往南旅行,沿途能见到的景观变化是______。
A.一望无际的平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
B.深秋时节,沿途树木变化:树叶常绿→树叶枯黄→树叶全部脱落 |
C.阳春三月,沿途见到车站中人群的服装在变多变厚,沿途的传统建筑的屋顶坡度逐渐变小 |
D.六月,旱地麦浪如金,苹果、梨子初上枝头→河湖众多,鱼池、荷塘、稻田随处可见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2道)
解答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