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练习 7.5陕西省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654135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3/9

1.选择题(共22题)

1.
夏收期间遇上少有的好天气,华北平原顺利完成小麦收割任务,说明了  ( )
A.天气对工业的影响B.天气对农业的影响
C.天气对交通的影响D.天气对衣着的影响
2.如图所示,小球由静止开始沿光滑的斜面下滑,经过A、C两位置时具有相同的(   )

3.
东北平原发展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B.人口密度较低,人均占有耕地多
C.光照条件好,单位面积产量高D.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高
4.
下列河流当中,属于中朝边界的河流是( )
A.黑龙江B.松花江  C.乌苏里江   D.图们江
5.
我国北方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高原山地气候
6.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银装素裹的景色指的是何地冬季的景观(   )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台湾省D.香港和澳门地区
7.

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获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青蒿是我国南北方常见的植物。早在公元前2世纪,先秦医术《五十二病方》已有记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它能“治疟疾寒热”;公元340年,东晋的葛洪在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首次描述了它的抗疟功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古人为何“绞取汁”,而不用水煎熬煮?屠呦呦意识到高温提取可能破坏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重新设计实验过程,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为溶剂。这个细节,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终于在1972年成功提取出青蒿素。

为了治疗疟疾,屠呦呦科研团队500名科研人员,筛选2000个中草药方,整理出600种抗疟方剂,经历了190次失败。1992年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效果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

8.

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获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青蒿是我国南北方常见的植物。早在公元前2世纪,先秦医术《五十二病方》已有记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它能“治疟疾寒热”;公元340年,东晋的葛洪在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首次描述了它的抗疟功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古人为何“绞取汁”,而不用水煎熬煮?屠呦呦意识到高温提取可能破坏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重新设计实验过程,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为溶剂。这个细节,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终于在1972年成功提取出青蒿素。

为了治疗疟疾,屠呦呦科研团队500名科研人员,筛选2000个中草药方,整理出600种抗疟方剂,经历了190次失败。1992年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效果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

9.

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获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青蒿是我国南北方常见的植物。早在公元前2世纪,先秦医术《五十二病方》已有记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它能“治疟疾寒热”;公元340年,东晋的葛洪在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首次描述了它的抗疟功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古人为何“绞取汁”,而不用水煎熬煮?屠呦呦意识到高温提取可能破坏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重新设计实验过程,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为溶剂。这个细节,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终于在1972年成功提取出青蒿素。

为了治疗疟疾,屠呦呦科研团队500名科研人员,筛选2000个中草药方,整理出600种抗疟方剂,经历了190次失败。1992年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效果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

10.
关于北方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面积最大
B.绝大部分地区位于暖温带和中温带
C.以湿润、半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D.降水较少、但季节分配较均匀
11.
“天府之国”和“鱼米之乡”分别指的是那两个地区(  )
A.西藏、云南B.成都、东北平原
C.成都、长江中下游平原D.广西壮族自治区、华北平原
12.
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在哪个地区可以见到?(   )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13.
下列农作物中,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的是(  )
A.小麦、玉米、甘蔗B.小麦、大豆、甜菜
C.水稻、油菜、豌豆D.水稻、棉花、荞麦
14.
下列各组城市中均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是
A.西安、成都、哈尔滨B.天津、沈阳、长春
C.北京、呼和浩特、银川D.武汉、石家庄、郑州
15.

   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学生通过调查记录了当地的农事活动时间表。分析表中信息,完成下题。

时间

6月—9月

9月—次年6月

6月—9月

农作物种植

玉米生长与收割

小麦生长与收割

玉米生长与收割

 

 
【小题1】该地的作物熟制为(  )
A.一年一熟B.两年三熟C.一年两熟D.一年三熟
【小题2】该地可能位于我国的(  )
A.松嫩平原B.黄淮海平原C.洞庭湖平原D.准噶尔盆地绿洲
16.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有很大差异.下列叙述与北方地区相符的是
①农田以旱地为主
②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③藕、竹笋是常见食材
④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
⑤民居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厚
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②④D.①③⑤
17.
下列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与我国北方地区相符的是(  )
A.民居屋特色为蒙古包B.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
C.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D.农作物一年收获一次或两年收获三次
18.
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的是:  (   )
A.夏季凉爽
B.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19.
属于北方地区的地形区是(   )
A.太湖平原、华北平原B.东北平原、珠江三角洲
C.华北平原、东北平原D.太湖平原、东北平原
20.算法多样.

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

例:57-23=□

  57-20=37

  37-3=34

21.
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在哪个地区可以见到()
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22.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2.填空题(共2题)

23.
香蕉、芒果、桃子和荔枝等水果中,能够在兰州市生长的是______;椰子树不能够在我国北方生长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条件不足。
24.
我国东北地区冬季虽然漫长严寒,但夏季气温却较高,________ 期与________ 期一致,利于作物生长.这里的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________ 和甜菜.

3.解答题(共2题)

25.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下列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特别行政区:A     B 河流:C 海域:M 内海:D    .
(2)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的省级行政区依次为:     
(3)F省的行政中心是   ,N省的行政中心是     。E省区简称   .
26.
我国领土辽阔,区域差异显著。读“北方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说明北方地区的位置:
北方地区大体位于________(山脉)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________线以北,东临________、________。
(2)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有“黄土地”之称的________、________,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因此发展________是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3)图中多条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如________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在图中描绘作为地势阶梯界线的山脉,并判断黄土高原地处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级阶梯上。
(4)黄土高原上的传统民居是________。
(5)造成图中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6)要实现黄土高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对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回答两点即可) 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2道)

    填空题:(2道)

    解答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