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连线题- (共1题)
2.选择题- (共18题)
4.
高考改革一直是我国教育界争论的焦点,专家、家长、教师等各抒己见,莫衷一是。从认识论角度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 )
①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他会在发展中不断被推翻
③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5.
家住上海的沙沙暑假要到西藏旅游,下列家人的说法不可信的是()
A.爷爷说:“你可以参观雄伟的布达拉宫。” |
B.奶奶说:“多拍些草原、雪山、骆驼的照片回来。” |
C.爸爸说:“你可以去品尝青稞酒和酥油茶。” |
D.妈妈说:“你要带上厚外套和防晒用品。” |
7.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自然景观或人文活动与我国青藏地区不相符的是
A.海拔高,气候寒冷,冻土广布,生态系统十分脆弱 |
B.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具有“高原之舟”之称的畜牧是牦牛 |
C.青藏铁路很多地方采用了“环保桥”,主要目的是节约土地资源 |
D.日照强烈,太阳能资源丰富 |
10.
读图“我国西部部分地区图”,完成下题。

【小题1】关于A河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小题2】“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的三江,除澜沧江以外,另外两条是( )

【小题1】关于A河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河流上游处在青藏高原上 |
B.河流最后出国到南亚 |
C.河流拐弯是受地形因素影响 |
D.河流最终流入太平洋 |
A.长江、黄河 |
B.长江、雅鲁藏布江 |
C.黄河、珠江 |
D.珠江、塔里木河 |
14.
国家正式成立了全国最大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为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以实际行动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2013年6月4日,首支“瀞度三江源100平方公里水资源保护除”成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立的重要性是( )
A.大量开发当地资源,提高财政收入 |
B.可以增加牲畜的放养量,提高牧民的收入 |
C.改造湿地,扩大耕地面积 |
D.生态环境的改善使珍稀濒危动物得到保护,上、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得到可持续发展 |
15.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一个独特的地区.高原的河谷海拔较低,四季温暖.青藏高原上有一些著名的蓄种,其中被称为“高原之舟”的是( )
A.细毛羊 | B.牦牛 | C.三河马 | D.滩羊 |
17.
读“我国某地理区域示意图”,关于图中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区大气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
B.“三江”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 |
C.主要保护的珍稀频危动物是三河马、三河牛 |
D.开垦荒地,种植青稞可有效改善该区生态环境 |
3.填空题- (共2题)
4.解答题- (共2题)
22.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此图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_地区,该地区最为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________。
(2)该区的代表牲畜________被称为“高原之舟”。
(3)图中的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________铁路,起止城市名称A是________。
(4)该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其主导因素是(______)
A.水源因素 B.地势因素 C.气候因素 D.土壤因素
(5)关于青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草场资源不足,加上过渡放牧,是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严重的地方
B.长期种地不养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大幅度下降
C.暴雨集中,土质疏松,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D.气温低,牧草矮小,载畜能力低

(1)此图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_地区,该地区最为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________。
(2)该区的代表牲畜________被称为“高原之舟”。
(3)图中的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________铁路,起止城市名称A是________。
(4)该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其主导因素是(______)
A.水源因素 B.地势因素 C.气候因素 D.土壤因素
(5)关于青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草场资源不足,加上过渡放牧,是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严重的地方
B.长期种地不养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大幅度下降
C.暴雨集中,土质疏松,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D.气温低,牧草矮小,载畜能力低
23.
青藏高原是我国面积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它位于我国的西南方位.读下图,回答问题.

(1)青藏地区居住的少数民族主要是________。
(2)图中城市中,有“日光城”美誉的是________。
(3)造成青藏高原气候寒冷、空气稀薄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A、B两河流中,最终流经我国最大城市上海的是________。
(5)青藏高原的农业以_______(种植业/畜牧业)为主,在一些地势低矮的河谷地区也可以种植一些耐寒的青稞、小麦,形成这种农业分布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热量、水源或交通)。
(6)喜马拉雅山脉位于青藏高原的西南边缘,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之一,请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分析其成因________。

(1)青藏地区居住的少数民族主要是________。
(2)图中城市中,有“日光城”美誉的是________。
(3)造成青藏高原气候寒冷、空气稀薄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A、B两河流中,最终流经我国最大城市上海的是________。
(5)青藏高原的农业以_______(种植业/畜牧业)为主,在一些地势低矮的河谷地区也可以种植一些耐寒的青稞、小麦,形成这种农业分布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热量、水源或交通)。
(6)喜马拉雅山脉位于青藏高原的西南边缘,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之一,请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分析其成因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连线题:(1道)
选择题:(18道)
填空题:(2道)
解答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