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017—2018学年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单元检测与解析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653648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1

1.选择题(共19题)

1.
世界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是因为我国(  )
A.季风气候显著B.夏季普遍高温C.气候复杂多样D.雨热同期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
下列山脉,属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
A.大兴安岭B.天山C.祁连山D.雪峰山
5.
“鱼米之乡”和“天府之国”分别指的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B.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东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成都平原
6.
塔里木河的河水补给来源和汛期出现的季节分别是()
A.雨水,夏季B.雨水,冬季
C.冰雪融水,夏季D.冰雪融水,冬季
7.
长江、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读图,关于两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②河段经常发生凌汛
B.③河段的水能资源丰富
C.两河均有很高的航运价值
D.两河源头都存在着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的问题
8.
小贝乘火车外出旅游,当到达目的地时,原来一只空旅行袋内装满了他一路不得不脱下来且暂时不穿的衣服。你认为此人的旅行路线应是( )
A.上海—哈尔滨B.杭州—昆明C.哈尔滨—广州D.济南—西安
9.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  )
A.从南向北渐少B.从东部沿海地区向西北内陆地区增加
C.从东向西逐渐减少D.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0.
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既沟通了东西交通,又产生巨大的水能,其原因是()
A.地形复杂多样B.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山区面积广大D.山脉纵横交错,大致呈见网状分布
11.
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域辽阔,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②河流众多
③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
④各类土地资源齐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12.
图9是黄河干流各河段主要的生态和环境问题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过度开发加剧了上游河段的荒漠化
B.中游应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
C.上、中游的生态问题是下游形成地上河的主要原因
D.泥沙淤积造成了黄河凌讯
13.下图是某同学探究燃烧条件的改装装置,往烧杯中加入下列哪种物质,能引起白磷(着火点为40度)燃烧的是(   )

14.
我国是一个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最广的一种气象灾害是(  )
A.洪涝B.干旱C.梅雨D.台风
15.
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
A.台湾的火烧寮B.吐鲁番盆地C.曾母暗沙D.珠江三角洲
16.
长江和黄河干流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是:( )
A.青、藏B.青、甘C.川、藏D.青、川
17.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ED与BC的交点为G,D、C分别在M、N的位置上,若∠EFG=50°,则∠2={#blank#}1{#/blank#}.

18.
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头地区中的“三江”指的是( )
A.珠江、长江、黑龙江B.黄河、长江、黑龙江
C.黄河、长江、澜沧江D.珠江、长江、澜沧江
19.
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头地区中的“三江”指的是( )
A.珠江、长江、黑龙江B.黄河、长江、黑龙江
C.珠江、长江、澜沧江D.黄河、长江、澜沧江

2.解答题(共4题)

20.

   我国各地气候差别很大,读下图回答:

(1)甲、乙两地中一月气温低于0℃的是________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________地
(2)甲、乙两地中年降水总量比较多的是________地。
(3)两地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点是________
A. 各月降水都很多B. 各月降水都很少
C. 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D. 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冬季
(4)我们家乡江门市属于右图中三种季风气候的________气候,其气候的特征为夏季________,冬季________。
21.
如图是我国地势阶梯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曲线a是我国地势第二级和第___级阶梯的分界线;①是___山脉;巫山西侧是___盆地,东侧是___平原.
(2)以曲线b为界,甲乙两区域中,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为主的是___区域,以耕地为主的是___区域.
(3)三明位于___(季风或非季风)区,气候类型是___,其冬季气候特征是____.夏季风活动不稳定时,三明容易产生___气象灾害.
22.
读图“黄河干流沿河纵剖面图及各河段干流长度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黄河发源于 峰,注入 海.
(2)据图判断:上游与中游的分界地点位于 (城镇),中游与下游的分界地点位于 (城镇).
(3)黄河干流总落差约 米,其中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的落差约 米.
(4)黄河上游水力资源丰富,主要原因是① ;②
(5)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其泥沙主要来源于 河段(选填上游/中游/下游).
(6)黄河下游有“地上河”之称,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① ;②
(7)“地上河”河床底部高出两岸地面数米,汛期来临时容易发生 灾害.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理中游 严重的问题.
23.
图为“长江、黄河干流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长江、黄河,都发源于_____高原,上游____(水或水能)资源丰富,下游流经______   (平原或山地)地区,最后注入____洋。
(2)黄河中游流经____高原,大量泥沙汇入。进入下游地区,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河床逐渐抬高,形成“____(地上或地下)河”。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中游地区宜大力____(植树种草或开垦耕地),减少水土流失。
(3)长江干流横贯我国____(南北或东西),终年不冻,_______(宜宾或南通)以下四季通航,长江素有“_____水道”的美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9道)

    解答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