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时练 (武邑中学)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652933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30

1.选择题(共32题)

1.
读下面“南方民居”和“北方四合院”两幅景观图,四合院占地规模大而方正,南方民居则占地少,一般有二三层楼房,主要原因是(  )
A.南方雨水多,多层建筑利于排水
B.北方比较寒冷,房子大有利于保暖
C.北方平原多、地面平坦,南方人多地少,人口稠密
D.南方平原少,北方人少地多,房子可以建大一些
2.
关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寒冷地区,房屋墙体较厚B.河流交汇处,易形成聚落
C.传统聚落,大多就地取材D.山区聚落密集,数量众多
3.
下列有关聚落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世界各地自然环境没有差异,只是民族生活习惯不同,建筑风格不同
B.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民族生活习惯,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
C.世界各地的聚落居民,建筑外貌不同,建筑材料相同
D.世界各地的聚落,建筑材料,建筑外貌,建筑风格完全相同
4.
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般来说,城市聚落的形成早于乡村聚落
B.欧洲经济发达,村落中的房屋较密集
C.早期的聚落大都分布在地形、气候、资源条件优越的地方
D.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不因环境而异
5.
(题文)下列地区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
A.河流三角洲地区B.河流上游地区
C.热带雨林地区D.热带沙漠地区
6.
“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这种房屋主要分布在(  )
A.炎热多雨的地区B.寒冷多雨雪的地区
C.温暖干燥的地区D.温暖多雨雪的地区
7.
下列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当中的中国传统聚落是(  )
A.塞纳河岸B.威尼斯城C.丽江古城D.五大连池
8.
有利于保护传统聚落的做法是
A.传统聚落利用效率低,应拆掉建现代化建筑
B.可以将传统聚落拆了再照原样重建
C.进行合理改造,既符合现代居住需求又不破坏原有风貌
D.保护传统聚落,不能进行任何改造
9.
对于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正确的方法是
A.全部拆除再照原样重建B.拆除后建设现代化的高楼大厦
C.应该大力保护D.不要乱动,任其发展
10.
北极因纽特人居住冰屋,其主要因素是(  )
A.纬度高,气候寒冷B.地形复杂C.资源缺乏D.长期的生活习性
11.
读由村庄演变为一般城市的几个阶段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山村庄演变为一般城市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③④②D.④③②①
【小题2】(小题2)演变至4第④阶段时,可能出的问题有:a.交通拥堵 b.住房紧张 c.受教育
条件好  d.环境质量下降  e.犯罪率下降  f. 对周围地区的发展带动作用降低
A.a. b、cB.d、e、fC.a、b、dD.a、b、f
12.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相等,它们底面积的比是3:1,高的比是(   )
13.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相等,它们底面积的比是3:1,高的比是(   )
14.
聚落的形态包括:
A.乡村和工厂B.牧场和城市
C.乡村和城市D.牧区和林区
15.
下列各地区,聚落分布密集的是(  )
A.高山地区B.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C.热带雨林地区D.荒漠地区
16.
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都有聚落
B.聚落的形成与自然条件无关
C.聚落的发展破坏了人类的居住条件
D.富有特色的传统民居应加以保护
17.
居住在农村的人们主要从事的生产活动是(  )
A.商业B.服务业
C.耕作D.工业
18.
重庆坐落在嘉陵江与长江的汇合处,石家庄是个铁路枢纽城市。影响这两个聚落形成的最重要因素是(  )
A.平坦的地形B.优越的气候
C.便利的交通D.丰富的资源
19.
一般来说,聚落密集的地区(   )
①经济比较发达②交通比较发达③人口密度比较大④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为世界文化遗产,欧洲水城
A.意大利的威尼斯B.意大利的罗马
C.中国的江南水乡D.英国伦敦
【小题2】影响水城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河流和交通B.气候和资源
C.地形和土壤D.宗教和习俗
21.
干旱地区聚落密度小的主要原因是(    )
A.矿产资源贫乏B.交通不便C.水源缺乏D.温差大
22.
下图中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源B.气候
C.土壤D.地形
23.
下列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组合不正确的是(   )
A.冰屋—北极地区B.窑洞—中国黄土高原
C.竹楼—东南亚地区D.平顶房屋—中国南方
24.
平原地区聚落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
A.矿产丰富B.终年湿热
C.内河航运发达D.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25.
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的原因之一是(   )
A.地势高B.矿产丰富C.水源充足、土壤肥沃D.国家多
26.
下列民居中,最适应炎热干燥气候条件的是(   )
A.墙壁较厚、窗户较小的民居B.双层木楼或竹楼
C.因纽特人的冰屋D.北京的四合院
27.
两图均为传统民居。B图屋顶坡度比A图小的主要原因是B图所示地区(    )
A.降水量少B.没有适用建筑材料C.风力大D.气温高
28.
现代的城市多建在河流附近,主要是(    )
A.防御外敌入侵B.城市取水、用水方便
C.河流附近环境优越D.便于获取水能
29.
判别这两幅景观图片所反映的聚落类型,聚落A比聚落B(    )
A.绿化面积少B.受教育程度高
C.生活水平高D.建筑物密度小
30.
读埃及城市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埃及的城市分布形态呈
A.团块状B.条带状
C.点状D.环状
【小题2】(小题2)影响埃及城市分布形态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B.地势
C.水源D.植被
31.
下图为亚洲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这三个地区的共同特征是(  ) 
A.都位于湿润地区B.都位于热带地区
C.都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D.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
32.
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般来说,城市聚落的形成早于乡村聚落
B.大洋洲经济发达,村落中的房屋较密集
C.早期的聚落大都分布在地形、气候、资源条件优越的地方
D.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不因环境而异

2.解答题(共5题)

33.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C三个聚落都是沿_____分布的,充分说明了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影响了A、B、C三个聚落的区位选择。 
(2)图中A、B、C三个聚落中,____处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理由是____。
34.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以上4幅景观图片下,填写其所属聚落类型的名称(乡村或城市)。
(2)完成下页表格的内容。

(3)请说出乡村生活相比城市生活的任意两个优势。
35.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世界气候分布图,完成下表中内容。

(2)上图中5个建筑物所处的环境,说明聚落中的建筑物受_________影响。
(3)读“世界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分布图”,说明聚落在分布上多集中在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中。(提示:从纬度、地形、气候、距海远近、与河流的关系等方面思考。)

(4)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_______和_______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传统聚落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5)图中属于传统聚落,并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有______。
A.AB.BC.CD.D
36.
(题文)下图是某沿海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中有A、B、C三个聚落,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A地的海拔是  米以下,A、B、C三地中,地形最平坦开阔的是 地,位于河谷地带的是  地。
(2)甲、乙两条河流,水质容易被污染的可能是  河;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注入海洋的是   河。
(3)A聚落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与A相比,C聚落发展的突出优势是   ,B聚落规模最小的原因是  
(4)三地中聚落规模最大的是  
37.
聚落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2道)

    解答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1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