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材料一 1927年9月,***在湘赣边界领导起义,开始他们攻占了一些县城,后来由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比较强大,工农革命军损失严重,***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镑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
(1)材料一中的“起义”指哪一历史事件?(2)“远征”途中哪次会议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这次会议有何重要意义?
长达十四年的抗战,使中华民族经历了空前臣大的灾难的考验和战火的洗礼,浴火重生,中华民族开始站在伟大复兴的新起点!
材料一

材料二 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
材料三 中华民族已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了。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中华民族独立生存的严重威胁已被消除。半世纪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材料一中是抗战时期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事例,请说出其各自的意义。(2)材料二是哪次会议的内容?会议的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哪些重大意义。
张三(1817—1864年),广东梅县人,靠祖辈留下的五亩薄地为生。多次参加科举,奈何屡试不中,当过县官的幕僚,因看不惯官府黑暗,愤而辞退,后战祸起,为保国跑到广州去当兵。可惜空有报国之志,难有用武之地。同样再后来战争又起,只得在听到敌人在京师杀人放火及本省又被割了一块地后,悻悻(怨恨、不高兴)回家。当天国兴起时,怒而加入太平军,最终力战而死。死后家人请当地士绅写一块墓碑,因其曾是“贼”遭到拒绝。但很久以后,人们还常提起他。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中的描述,张三当兵亲历了我国近代史上哪些重大事件?
(2)“敌人在京师杀人放火”的典型事件是什么?
(3)当地士绅为什么说张三曾是“贼”?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张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材料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二:陈独秀及其创办的《青年杂志》封面

(1)材料一中的“这两位先生”指什么?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
(2)除陈独秀外,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还有哪些?请举出两位。
(3)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2.选择题- (共21题)
A.坐轮船、火车去北京购买商品 | B.向你的上司行跪拜礼、称 “老爷” |
C.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 D.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 |
A.1909年,张某在路边向报童买了一份当天的《申报》 |
B.1910年,李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 |
C.1911年,王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
D.1912年,赵某穿着中山装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 |
A.中华民国的成立 | B.辛亥革命爆发 |
C.武昌起义的胜利 | D.《临时约法》的颁布 |
A.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浪潮 |
B.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 |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
D.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A.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
D.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
A.解放区土地改革胜利完成 |
B.晋冀鲁豫解放区农民痛恨蒋介石 |
C.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房屋等 |
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
①增强创新能力,积极打造自主品牌
②鼓励生育,降低人力成本
③主动转型升级,推动自身发展方式转变
④努力发展壮大,谋求“走出去”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