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瑞金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65192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7

1.判断题(共3题)

1.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陕西吴起镇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3.
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的序幕。

2.综合题(共3题)

4.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结束不到十年,一场席卷半个中国的起义爆发了。它建立起与清廷对峙的政权,前后持续14年之久。然而最终被清政府与外国侵略势力联合绞杀了。

——改编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

材料三  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起义。他们冲出营房,奔向楚望台军械库,守卫军械库的新军打开库门响应……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
(1)材料一所述起义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其“创立民国”的主张通过哪一事件得以实现的?
(3)材料一与材料三所述“起义”从性质上说有何不同?
5.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些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能准确判断形势,作出正确的选择。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

(1)材料一中的图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
材料二 长征开始后,广大干部、战士眼看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以来,红军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这与前四次反“围剿”胜利发展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他们由此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以***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挥方针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2)材料二中“觉悟到”的问题是在哪次会议上解决的?会后,***领导红军在长征途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军事胜利,请你举出一例。
材料三 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1936年,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筑梦中国》(第一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材料三: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5万多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

——材料二、三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四:廖承志认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
(1)根据材料一,说说北伐战争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3)材料三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引用材料中的原文回答)
(4)以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成果或意义,说明材料四中的观点。

3.选择题(共13题)

7.
下图是三本连环画的封面。对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表述准确的是
A.民族抗争
B.列强侵略
C.近代探索
D.思想启蒙
8.
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A.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
B.西方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上游地区
C.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D.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9.
“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对象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进犯北京。”下列分析不能从上面直接获取的是
A.义和团运动的发展趋势
B.义和团运动的斗争对象
C.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D.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地
10.
据资料统计,从1862—1894年这30余年中,李鸿章所主办和参与筹办的“新政”事业占中国这一时期举办的全部新政的80%以上,其范围包括军火、采矿、民用,此外还举办新式学校。李鸿章“新政”事业的主题是
A.废除八股取士,举办新式教育
B.引进先进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C.发展近代产业,维护清朝统治
D.学习西方思想,改变传统习俗
11.
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B.确定了***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C.确定了以***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D.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12.
对联这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能生动地反映历史。下列对联中能够让我们了解五四运动的是
①“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②“学生含冤,定卜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飞雪”
③“四金刚捧日,的确可杀;众商行罢市,尤须坚持”
④“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
下图是今上海市业兴路76号的建筑。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最后一天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举行)。这次大会
A.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开始
B.开启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4.
***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的革命道路。“革命道路”是指(  )
A.打倒列强,除军阀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和平民主建国D.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15.
“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古老民族的觉醒。”这段发言最适宜存放在
A. 北伐战争纪念馆
B.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C.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D. 红军长征纪念馆
16.
“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的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九一八小调》最早传唱这首民间小调的地区最有可能是在
A.东北三省
B.山东半岛
C.华北地区
D.华东地区
17.
“时间:1948年9-11月;主要战场:锦州、沈阳;结果: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这是小明同学对某战役知识的梳理,这场战役的历史影响是
A.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B.解放了东北全境
C.基本解放华北全境D.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18.用手拍桌面,手会感到疼,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blank#}1{#/blank#}的;用力捏一下空易拉罐,易拉罐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blank#}2{#/blank#}.
19.
“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对象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进犯北京。”下列信息不能从材料中直接获取的是
A.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B.义和团运动的发展趋势
C.义和团运动的性质D.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矛头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3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