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枞阳县二中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历史期末测试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65182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20

1.判断题(共1题)

1.
根据所学知识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①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武则天对应举之人亲自出题面试,开创了殿试。( )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巨著。( )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
③唐朝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明朝时,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
④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1644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进长安城内,推翻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   )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题(共3题)

2.
中华民族自古至今,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人物,正所谓“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历史上将图一人物开创的盛世称之为什么?请写出他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和发展科举方面采取的革新措施各一例。
(2)图二人物为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实行了怎样的治国政策?请写出宋朝推行该政策所采取的两项措施
(3)图三人物最主要的贡献是什么?元朝设立哪一机构直接统辖西藏,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4)17世纪80年代,为遏制沙俄对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图四人物组织了什么战役?为稳定西藏局势,他册封了什么称号给西藏的一位宗教首领?
3.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外交流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是整个丝绸商贸之路的起点。正是有了丝绸之路的沟通,长安拥有了海纳百川般雍容丰厚的文化。经过几百年的西域通商,到唐朝时,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全世界的人们都向往着这座神奇的城市,唐朝也从容地吸取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营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都城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的主要原因。这一时期有两位高僧曾经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请写出他们的主要事迹。
材料二 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2)材料二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什么?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材料三 《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郑和船队最远到达的什么地区?
材料四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釆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导致“与外界隔绝”?这个政策对中国的主要影响是什么?联系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谈谈你的感悟
4.
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嬴A氏,始兼并……迨至(等到)B,一土宇(统一天下)……C灭金,绝宋世根据材料写出三个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ABC名称
(2)为管理辽阔的疆域,元朝在行政制度方面有什么新的建树和发展?并举出元朝对东南地区进行管辖的史实。这有何历史意义?
(3)明朝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4)为捍卫国家的统一,清朝对台湾和西藏地区又是如何管理的?说明了什么?

3.选择题(共15题)

5.
宋朝时期不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
A.种植、推广玉米和甘薯B.农民种植引进的占城稻
C.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D.开封、临安城内瓦子热闹非凡
6.
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7.
我国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最后完成是在
A.东晋、南朝时期
B.唐朝中后期
C.北宋中期
D.南宋时期
8.
(题文)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科技 “现代化”水平的有( )
①交子 ②晋商、徽商的出现 ③瓦子 ④岁币 ⑤活字印刷术 ⑥罗盘针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③⑤⑥
9.
北宋建立后,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关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暗示石守信等统军大将交出兵权B.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C.派武将担任地方长官,并设置通判和转运使D.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10.
按照和约,北宋要给辽、西夏岁币。下列对岁币的理解错误的是(   )
A.促进我国北方地区的发展B.给北宋换来了永久的和平
C.促进了和约双方的边界贸易D.给北宋人民增加了沉重负担
11.
早在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我国就开始种植水稻,但直到哪一时期,水稻产量才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
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12.
“她生活在两宋之交,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阅读她的词作,令人感觉格外清新自然。”上文中这位才女是
A.文成公主B.王昭君C.李清照D.武则天
13.
“弘法僧盲志未移,终成东渡写传奇。”“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三首诗词、对联分别对应的历史人物是(    )
A.鉴真、郑成功、岳飞B.戚继光、鉴真、张骞
C.玄奘、郑成功、戚继光D.郑和、岳飞、鉴真
14.
宋朝与明清时期,相权被削弱直至被废、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等、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这些举措从本质上反映了(    )
A.皇权统治的加强B.文化专制的加强C.思想控制的强化D.重文轻武政策
15.
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联,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搭配正确的是
A.关汉卿——《牡丹亭》B.戚继光——抗击倭寇,在台州九战九捷。
C.明成祖——迁都北京,设立锦衣卫和东厂D.顺治帝——改国号为清,册封五世达赖
16.
以下剧种中在19世纪中期形成,后发展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的是(  )
A.元杂剧B.昆曲C.黄梅戏D.京剧
17.
记载了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的生产技术,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天工开物》B.《齐民要术》C.《本草纲目》D.《农政全书》
18.
隋朝末年,一位洛阳商人要到余杭做生意,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   )
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
19.
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
A.宦官专权B.藩镇割据
C.黄巢起义D.安史之乱

4.填空题(共2题)

20.
我国古代历朝政府采取各种举措加强中央集权。
(1)宋朝在地方设置__________,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2)元朝建立后,在中央设__________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
(3)明朝废除________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4)清朝雍正年间,设立__________,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1.
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少数民族政治家
(1) 7世纪,统一青藏高原各部,建立吐蕃政权是    
(2) 10世纪初,他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定都上京。他是   
(3) 1206年,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的是     
(4) 1616年, 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