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福建省厦门市逸夫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65141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5/4

1.综合题(共3题)

1.
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变法)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此某校初一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中国古代改革(变法)”专题探究活动,请你阅 读材料,参与下列活动。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公用商君,废井田,开叶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班固《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1)根据材料指出,商鞅变法中能够促进生产发展的措施有哪些。
(2)根据上述材料回答,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魏国公民,请你说说“魏主”是谁?他把首都 从平城迁往何处?
(3)结合所学内容回答,孝文帝改革中是如何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任意两点)
2.
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唐朝时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唐朝时中央政府是如何加强与吐蕃的联系的?(任答两点)
(2)西藏正式成为我国行政区是在哪个王朝?这一时期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央设置了什么机构?
(3)清朝前期为密切和西藏的关系、加强管辖又采取了哪些措施?(任答两点)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  明清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1)材料一中所说的考试制度始于何时?这种考试制度到唐朝时,常设科目有哪些?
(2)这种考试制度最初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3)这种考试制度到明朝时考查内容和文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4)材料二中,顾炎武为什么要抨击这种考试制度?

2.选择题(共3题)

4.
搜集和整理资料、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郑和下西洋的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目的B.起止时间C.远航次数D.所到地区
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
历史老师利用下图原始人类头部复原像讲述 “他们生活在距今约 70~20 万年,已经会 使用火,过着群居的生活”,老师讲到的原始人类应该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

3.填空题(共3题)

7.
宋朝时期,制瓷业发展迅速,__________成为著名瓷都。宋代都城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名叫“___________”。
8.
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政府在全国建立___________制度,在台湾设_________。
9.
清朝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允许________一处对外通商。清朝前期疆域空前辽阔,最南端至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