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
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示意图》

(1)材料一中,你能找出哪些结束分裂、完成全国统一的朝代?北朝时期,鲜卑族建立的什么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3分)
材料二:台湾大事记

(2)材料二空白处应填写:①____;②____;③____。
材料三:美国内战是两种不同制度之间矛盾与冲突的结果,也是一场维护国家主权完整的战争。如果主权完整得不到维护,领土得不到统一,资本主义制度就难以一统美国天下,工业化就会推迟。如果美国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美国就不可能成为20世纪世界第一强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
(3)材料三中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内战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国家统一与分裂的认识。
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示意图》

(1)材料一中,你能找出哪些结束分裂、完成全国统一的朝代?北朝时期,鲜卑族建立的什么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3分)
材料二:台湾大事记

(2)材料二空白处应填写:①____;②____;③____。
材料三:美国内战是两种不同制度之间矛盾与冲突的结果,也是一场维护国家主权完整的战争。如果主权完整得不到维护,领土得不到统一,资本主义制度就难以一统美国天下,工业化就会推迟。如果美国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美国就不可能成为20世纪世界第一强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
(3)材料三中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内战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国家统一与分裂的认识。
2.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谋求发展,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材料一:进入1914年,人类从此开始了大屠杀的年代……德国一心想取代英国国际霸权和海洋王国的位置,如果德国的愿望得逞,国势日衰的英国的地位自然更趋低落。因此,这是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霸权争夺战。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
材料二: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摘编自《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的“霸权争夺战”指的是哪一场战争?结合所学,写出这场战争的导火线。
(2)根据材料二,概括推动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21世纪初,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举措是什么?
(3)材料三中“冷战消失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具有更加多元化”体现了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怎样一种趋势?在这种格局下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我国怎样才能在当今世界格局发展中占据有利地位?
材料一:进入1914年,人类从此开始了大屠杀的年代……德国一心想取代英国国际霸权和海洋王国的位置,如果德国的愿望得逞,国势日衰的英国的地位自然更趋低落。因此,这是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霸权争夺战。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
材料二: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摘编自《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的“霸权争夺战”指的是哪一场战争?结合所学,写出这场战争的导火线。
(2)根据材料二,概括推动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21世纪初,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举措是什么?
(3)材料三中“冷战消失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具有更加多元化”体现了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怎样一种趋势?在这种格局下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我国怎样才能在当今世界格局发展中占据有利地位?
2.选择题- (共24题)
3.
(题文)宋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方仍然是全国经济的重心 |
B.政府在对外贸易港口设立宣政院管理海外贸易 |
C.北宋时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D.南宋的都城东京既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又是一座繁华的商业都市 |
6.
扬州廿四景之一的“西园曲水”中有一石坊,名曰“翔凫”,临岸贴水,状似待客游湖,其舱门题联云:“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这句诗是诵颂 美景的千古名句。
A.瘦西湖 | B.何园 | C.个园 | D.小盘谷 |
7.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A.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 增开通商口岸 D.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A.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 增开通商口岸 D.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9.
1890年至1920年三十年,是世界深刻影响中国的三十年,也是中国巨变的三十年。在这三十年里哪些历史事件尝试建立“新制度”并宣传“新思想”
A.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 B.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
C.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D.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
11.
“山歌越唱越开怀,东山唱到西山来。湘赣边工农革命损失大,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来。”民歌中“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的准确含义是
A.认识到城市中心暴动的错误性 | B.武装夺取政权 |
C.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 D.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
14.
下列各项中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有
①决定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②定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④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①决定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②定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④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A.①②③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15.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3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获得了7亿亩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 )
A.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
B.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
C.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
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
16.
宪法应是“限权(力)之法”,是“众法之法”,也是“根本大法”,宪法拥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不容置疑的权威与尊严。新中国迈出了宪政法治第一步的是
A.1954年宪法 |
B.1975年宪法 |
C.1978年宪法 |
D.1982年宪法 |
17.
《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
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
D.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
19.
2016年10月11日,“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这是我国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突破。追溯历史,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B.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 |
C.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
20.
马克思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下列有关这次革命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革命中处死了国王查理二世 |
B.几乎经历半个世纪,直到1688年的所谓光荣革命为止 |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 |
D.影响到其他欧洲国家,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
24.
盛宣怀(1844—1916)是清末洋务派的重要官员,为官期间参加了多次赈灾活动。光绪十七年在治理山东小清河工程时,盛宣怀倡议“以工代赈”,让灾民参加河工建设,一方面兴修了水利,一方面用筹得的赈款以工资形式发给灾民,一举两得,后人多为仿效。下列历史人物的改革与盛宣怀的措施“不谋而合”的是
A.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 B.罗斯福的新政 |
C.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 D.赫鲁晓夫改革 |
25.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发生变化,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其成立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发表 | B.雅尔塔会议召开 |
C.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 D.美国对日宣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