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第二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65126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4/22

1.选择题(共21题)

1.
2017年,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将中小学课程教材中的“八年抗战”一律更改为“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的开始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2.
如图为近代某次列强侵华战争示意图。这次战争失败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瑷珲条约》
D.《辛丑条约》
3.
“□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其中□处应该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4.
19世纪中后期,俄、日、中三国都进行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使本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B.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本国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D.成为本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
5.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解放战争时期的史实,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淮海战役
②转战陕北
③解放南京
④挺进大别山
A.④①③②
B.②④①③
C.①②③④
D.④②③①
6.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兵变的目的既达,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可以解读为( )
A.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B.全面抗战正式开始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D.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7.
团结使中华民族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和平是中国人民经历残酷战争后的迫切愿望.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民族团结或者国内和平曾做出的努力有
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②大跃进运动
③重庆谈判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8.
“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这首童谣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B.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C.进行了正面战场抵抗D.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9.
当年,号称“西藏通”的英国人查尔斯•贝尔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当你从欧洲和美洲来到西藏,就会被带回到几百年前……”,而今西藏人民生活得幸福快乐。还有人这样评价西藏“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西藏各族人民能够创造这一人间奇迹首先得益于(  )
A.新中国成立
B.和平解放西藏
C.建立西藏自治区
D.平定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的叛乱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四次调整。关于这些调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土地政革
②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和②分别涉及制度的废除和确立
B.②和③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①和④农民两次分田的“内涵”一样
D.①和③都在农村实行集体劳动,统一分配
11.
下列是建国初期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单位:万吨),其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的原因是
A.进行了土地改革B.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C.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
“六十年像长河,有缓流也有急流;六十年像画卷,有暖色也有冷色;六十年像乐曲,有高音也有低音。”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里,“低音”是指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实施
13.
《共和国记忆60年》中记载:“苏联人安排了***参观斯大林汽车厂。从没有目睹过汽车生产制造的过程,乘坐着苏联提供的轿车的***,看着流水线上一辆一辆下线的汽车,对身边的陪同者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这一理想最初实现是在( )
A.改革开放时期B.“大跃进”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一五”计划时期
14.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哪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解决“乡愁”的方针政策不包括
A.武力解决
B.调整“三不”政策
C.八项主张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5.
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科技成就与“青蒿素”属于同一领域的是
A.“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B.籼型杂交水稻稻
C.“曙光2000”超级服务器
D.“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16.
科学无国界,科学无时限.20世纪初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提出了相对论,为原子能技术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20世纪60年代另一位物理学家根据相对论,主持形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这两位物理学家分别是()
A.牛顿和王大珩B.牛顿和邓稼先
C.爱因斯坦和王大珩D.爱因斯坦和邓稼先
17.
“这一事件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不过,它摧毁了平民心目中压迫的象征,掀开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材料中的“平民心目中压迫的象征”是指
A.路易十六
B.法兰西第一帝国
C.巴士底监狱
D.欧洲反法联军
18.
14—16 世纪的西欧,开放冲破神学的黑暗桎梏,肯定人性;挑战大海的惊涛骇浪,寻找出路。“肯定人性”与“寻找出路”分别是指( )
A.光荣革命和雾月政变B.文艺复兴和雾月政变
C.光荣革命和新航路开辟D.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19.
1888年9月12日,慕尼黑博览会上的某项发明在一份报纸上被如此描述:“星期六下午,人们怀着惊奇的目光看到一辆三轮马车在街上行走,前边没有马,也没有辕杆,车上只有一个男人,马车在自己行走,大街上的人们都惊奇万分。”也有人将其称之为“散发着臭气的怪物。”为“马车”提供动力的是( )
A.车上的人B.蒸汽机C.内燃机D.电动机
20.
1941年,罗斯福曾说:“你可以把它(战争)比作一场英式足球赛,我们就好像是预备队,闲坐在一旁的长凳上瞧人家的。俄国和中国形成先上场的第一队……在球赛进行到我们的先锋队员快要疲乏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参加进去,做最后的一击,以决定全局的胜利。”导致美国“参加进去”的是
A.卢沟桥事变
B.日本偷袭珍珠港
C.德军进攻苏联
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21.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不结盟运动组织不断壮大。”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是
A.多极化趋势加强
B.稳定的世界格局已定型
C.经济全球化趋势
D.军事政治集团不断涌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