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平市八中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65126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4/8

1.综合题(共4题)

1.
科技创新推动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断扩大的生产需求成了瓦特等人进行蒸汽机改进的动力。1800- 1850年间,性能不断提升的蒸汽机被运用到英国的各种动力机械中。
——摘编自霍伊斯、弗伯斯《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1900 年。电力工业开始成为美国现代体系中的重要部门。1910 年,美国电话增加到700万台,出现了无线电广播,无线电发展到电子管时代。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最早的电影院。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美国通史》
材料三 今天,网络计算机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广阔和便利的交流空间,人们能够在瞬间弄清楚自己需要的东西在哪里,自己生产的东西哪里有需求。一个地球村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交流空前密切。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找出推动瓦特等人进行技术创新的原因。持续的技术创新使英国的社会生产进入了什么时代?这一时代,英国的史蒂芬孙在交通工具方面有什么重要发明? 
(2)据材料二,1900年前后美国的工业生产中出现了什么新动力?人类社会又进入了什么新时代?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个发明与创造成就突出的美国科学家。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网络计算机是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一个地球村出现了”反映了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 
(4)综合本题所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
2.

   历史上大国之间时敌时友,大国关系的演变直接影响了了世界政治、经济局势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日之战)

材料一:下面三幅图片均为历史上日本与美国涉及舰船的历史事件


(美苏之争)

材料二:二战后,美国和前苏联取代西欧成为主导全球化的核心,但它们之间遏制与反遏制的政治对立,“没有硝烟”的军事抗衡,将世界撕裂为两个新的东西方文明。

——摘编自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垂建》

(世界之和)

材料三:(签字国)兹宣告:(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四:1945年年,中、苏、美、英等50个国家代表在旧金山召开了了联合国家会议,通过了《联合国宪章》。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北师大版九年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机遇与挑战》

(1)请根据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日关系的变化分别给日本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将世界撕裂为两个新的东西方文明”的主要措施(两点即可)。其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宣言签订的目的何在?材料四组织的成立,最早是哪次会议的决议?材料三及最早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两次国际会议,有何共同作用? 

(4)根据以上近现代大国关系的演变历史,你从中可得出什么认识?

3.

   欧洲在世界近现代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的发展跌宕起伏,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63~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欧洲的霸权不仅表现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在经济领域的霸权表现主要是因为生产领域的两次变革。

——摘编自《世界通史》

材料二:长期不断地战争,打得许多国家都明白了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战争只能带来灾难,欧洲国家之间再不能发生战争了。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他们发出了新的欧洲统一的呼声。

——摘编自《世界通史》

材料三:当前欧洲一体化进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以德、法等国为核心的地区与希腊、意大利等外围国家的分化日趋严重。由于各种利益分歧明显,2016年6月英国开始“脱离欧盟”的全体公民投票表决,并获得通过;2017年3月,正式开启英国“脱欧”程序。

——摘编自2017年2月16日第一黄金网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的霸权”在政治方面的表现?其在生产领域的两次变革是什么?   

(2)材料二中欧洲政治家们表达了什么愿望?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导致欧洲政治家们表达这一愿望的原因。   

(3)材料三表明,欧洲一体化进程面临怎样的严峻挑战?导致这些挑战的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从近现代欧洲发展的跌宕起伏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4.

   20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改变了历史发展的面貌,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斯福高度赞扬苏联军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巨大贡献,把发生在苏联的一次胜利称为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也曾盛赞美英两国一起完成的一次计划周密、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有数据表明,在反法西斯战争期间,英美向苏联支援战机18303架,坦克1.3万多辆,反坦克炮5800多门等。

材料二:作为反法西斯正义战争的产物,雅尔塔体系具有相当的历史进步性。这些历史进步性对战后世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制约了美国与苏联在产生任何争端时的行为方式,即双方不是以战争手段,而要用和平手段、协商谈判来解决处理……在整体上维持了世界的大和平状态。它将昔日的战争策源地德、日、意等法西斯国家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从而埋葬了发动世界大战的重要根源。它所确立的联合国安理会的“大国一致原则”,使任何一个大国要想发动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都受到约束。

——徐蓝《试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材料三: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1)材料一中罗斯福和斯大林所评价的分别是哪次战役?根据材料一概括苏、美、英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雅尔塔体系对二战后的世界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任答两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体系最终瓦解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新的力量”有哪些?(举两例,请写出一个20世纪末美国挑战这一“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典型事例。   

(4)综上所述,你认为当今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博弈中,发展中的中国应对的根本之道是什么?

2.选择题(共17题)

5.
兰州拉面、沙县小吃、黄焖鸡米饭是中华餐饮业的三大巨头。请你根据兰州拉面馆的广告牌,推断拉面馆老板最有可能信仰( ) 
A.基督教B.佛教C.伊斯兰教D.道教
6.
“雅典的民主政治宣扬全体公民共同具有政治权利和义务,但一些野心家打着民主旗号蛊惑民众,使民主成为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甚至沦为一种暴民政治。”这段材料说明了( )
A.只要居住在雅典的人都享有民主权利B.雅典实行的民主政治没有进步性
C.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D.雅典的暴民政治导致雅典的灭亡
7.
“18世纪的英国恰好是煤炭价格低廉而人力成本昂贵的国家,在逐利的工厂主看来,推广机器生产可以利用廉价的煤炭替代昂贵的劳动力,从而产生更大的利润”据此可知工厂主推广机器生产的原因是( )
A.煤炭价格低廉B.劳动力成本昂贵C.海外市场广阔D.追逐更大利润
8.
“欧洲殖民者在殖民地掠夺了大量黄金、白银,他们还将美洲、非洲和亚洲殖民地的马铃薯、玉米、番茄、茶叶等作物运回欧洲;把欧洲的啤酒和毛纺织品销往殖民地。”分析材料,无法得出的结论是( )
A.殖民掠夺促进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B.殖民掠夺促进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殖民掠夺促进了各大洲的物种交流D.殖民掠夺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
9.
“比亚迪”(BYD)是中国一家汽车品牌。BYD--Build Your Dreams,意为“成就梦想”。下列人物中,在交通领域成就了自己梦想的是( )
A.凯伊B.史蒂芬森C.哈格里夫斯D.杰斐逊
10.
“他从西班牙出发,穿越大西洋,于1520年11月底进入欧洲人所说的大南海。接下来三个月的航行,风平浪静,因此取名‘太平洋’”。根据材料描述,判断“他”是( )
A.迪亚士B.哥伦布C.达·伽马D.麦哲伦
11.
“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我们无法从材料中获取的信息是( )
A.文艺复兴运动的原因B.文艺复兴运动的发起者
C.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D.文艺复兴运动的作用
12.
读图判断,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的是(   )
A.
B.
C.
D.
13.
尽管一生只在学校里读过三个月的书,但他勤奋好学,勤于思考,发明了电灯、电报、留声机、电影等一千多种物品,成为著名的发明家。他就是被誉为“发明大王”的(   )
A.牛顿B.达尔文C.爱因斯坦D.爱迪生
14.
以下是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表,这些变化最终导致了
项目




1870~1913年工业增长速度(%)
1.3
4.6
1.9
8.1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置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置
1
4
2
5
 
A.美德经济迅速崛起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C.英法国际地位下降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5.
在法国启蒙运动中,把教士称为“文明的恶棍”,骂教皇是“两足禽兽”的思想家是
A.B.C.D.
16.
“一个极端残暴腐败透顶的帝国(奥匈帝国)为了在欧洲争夺霸权,就凭借武力奴役另一个弱小但倔强的民族,并驱使其成员参加一场由于分赃不均而引起的大屠杀。”材料中的“大屠杀”是指
A.亚历山大东征
B.美国独立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17.
下图为罗斯福新政时实行的一项措施,该措施
A.恢复了银行信用
B.弥补了农业损失
C.加强了政府调控
D.提供了就业机会
18.
德、意、日的法西斯独裁统治,是人类历史上最反动、最黑暗的统治。下列各项,与德、意、日三个国家法西斯上台都有关的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19291933年经济危机
C.罗斯福新政
D.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19.
图片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历史的瞬间。下列三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法西斯暴行B.纳粹的暴政C.战场的残酷D.种族的灭绝
20.
重大的会议往往对类历史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将下列图片中的会议按发生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abc
B.cba
C.bca
D.cab
21.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不结盟运动组织不断壮大。”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是
A.多极化趋势加强
B.稳定的世界格局已定型
C.经济全球化趋势
D.军事政治集团不断涌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