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调研(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65086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5

1.综合题(共5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①宣布结束战争,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②五口通商:清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材料二:中国从朝鲜半岛撤军井承认朝鲜的“自由独立”;中国不在是朝鲜之宗主国;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某国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允许某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
(1)请根据材料信息,说出材料一、二分别是哪一条约内容?
(2)从两则材料反映的内容看,后者与前者相比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发生了哪些变化?
(3)战争往往会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产生巨大影响,与材料二相关的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15年9月,  ①  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举起了两面大旗。1916年9月《青年杂志》政名为《新青年》,此后随着发行量的增加,其中在青年中的影响愈来愈大,逐渐成为一个历史意义的文化思想运动的主要宣传阵地.__ 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抨击封建制度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在青年中和当时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反响,李大钊分两期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请按顺序写出①②③④处的适当内容。
(3)结台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事件性质是什么?为什么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共关系是指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成立以来的关系:国共双方从20世纪20年代起多次对抗与合作,深刻影响着中国政治与两岸关系,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缩影。历史证明国共之间“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恩想是什么?
(2)国共关系呈现多次对抗,其根源是代表利益不同。共产党成立后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请举一例国共两党之间分则两伤的史实。
(3)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果是什么?
(4)什么事件对推动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要作用?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生逢乱世,早年成长中惨遭挫折,在血泊里奋起抗争,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千难万隆中力挽狂澜,终于在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中走向成熟。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召开?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什么伟大意义?
(3)“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千难万险中力挽狂澜”分别指什么事件?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
(1)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的原因是什么?
(2)长征胜利有什么意义?
(3)材料二出自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走向民族复兴的新的历史起点。它标志着什么的开始?最能反映运动性质的口号是什么?
(4)你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2.选择题(共21题)

6.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
A.清朝统治腐败B.外国教会欺压百姓
C.列强瓜分中国D.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7.
北京作为中国的千年古都,几度遭到外国侵略。下列侵略战争里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8.
1841年,英国占领香港岛;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901年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对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历史主线最准确的概括是 (    )
A.西方侵华史B.中国人民探索史
C.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D.西方侵华史和中国人民抗争史
9.
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制造的大屠杀发生在(    )
A.大连B.旅顺C.九连城D.威海卫
10.
对中国人而言,19世纪是一个危机的世纪,一个艰难的世纪,一个抗争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转折事件是
A. 虎门销烟
B. 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五四运动
1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这个近代历史上,下列事实能够彰显这种优良传统的是(    )
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②义和团运动③五四运动④戚继光抗击倭寇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2.
康有为等人“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B.甲午战争的烽发
C.《马美条约》的签订D.百日维新的失败
13.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使清王朝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如何保证清王朝统治的长治久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成为摆在封建士大夫面前的重大历史课题。其中洋务派研究的课题应该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B.师夷长技以自强
C.结束专政,实行宪政D.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14.
新文化运动时期,在胡适、鲁迅等人的倡导下,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至1922年冬季,各学校所有文言文课本一律废止。材料表明(    )
A.民国政府支持新文化运动B.使用白话文成为朝野共识
C.新文化运动取得初步胜利D.南京国民政府推广白话文
15.
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中国所走过的探索路程的顺序是(    )
①思想上的科学民主化②制度上的民主、平等化③经济上的机械工业化
A.①②②B.①③②C.②③①D.③②①
16.
“自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自强求富梦”——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变法强国梦”——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C.“民主共和梦”——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实现中国历史第一次巨变
D.“民主科学梦”——促进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大解放
17.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长征中的事件(    )
①遵义会议②飞夺轳定桥③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④会宁会师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②①④D.①③②④
18.
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  )
A.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
B.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C.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
D.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19.
仔细观察图片,如果用一个主概括图中事件的教训,最突出的应该是(    )
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B.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
C.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20.
遵义会议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
A.撤销陈独秀的领导职务
B.确定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
C.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21.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的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2.
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是孙中山先生事业的继承者、发展者。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有(    )
①武昌起义②黄埔军校的创办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
23.
北伐的主要对象是(    )
①吴佩孚②孙传芳③段祺瑞④张作霖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4.
(    )爆发后,中国抗日战争开始。
A.九一八事变B.一二·九运动
C.西安事变D.一·二八事变
25.
张学良将军之所以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儿子,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的真挚朋友”,主要是因为他( )
A.归属南京国民政府
B.参加北伐战争
C.发动西安事变
D.参加重庆谈判
26.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下列史实能够彰显这种优良传统的是()
①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② 义和团运动  ③ 五四运动  ④ 戚继光抗倭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