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8-2019学年七年级6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65084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17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秦汉中央实行丞相制度,秦朝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是百官之首。……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相。加强皇权,分散相权,以便建立能为皇帝所控制的中央决策系统的措施。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宰相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三:故宫导游解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如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1)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实行什么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2)材料二中朱元璋进行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
(3)材料三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有什么作用?
(4)材料一、二、三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1,图2)

 

材料二:科举制是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

材料三: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日知录》

(1)材料一中两位历史人物当政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请分别写出其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或盛世局面。
(2)材料二中的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唐朝时武则天为完善这一制度作出了什么贡献?
(3)宋代对科举制进行了改革和发展,体现了宋代实行的哪一重大政策?
(4)材料三中顾炎武指出了明朝科举的危害,明朝科举考试有了什么变化?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这个条约对中国的最大影响不是赔款,不是割让香港(岛),而是五口通商。

    ——马勇《重寻近代中国》

材料三:“在地球上某个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动手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然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此政策造成了什么严重危害?
(2)材料二是对哪一条约的分析?
(3)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一场战争中?“两个强盗”是指谁?

2.选择题(共15题)

4.
唐朝由盛转衰开始于(  )
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C.宦官专权D.黄巢起义
5.
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
A.B.C.D.
6.
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南方工商业发达B.南方农业生产发达
C.经济重心已经南移D.南方海外贸易繁荣
7.
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这句话形容一个人含冤命苦。“窦娥”这个艺术形象的塑造者是
A.苏轼
B.关汉卿
C.汤显祖
D.辛弃疾
8.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政权是(  )
A.清朝B.元朝C.宋朝D.辽朝
9.
“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之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诗人陆游这段话中的“故都”是指(  )
A.长安
B.临安
C.建康
D.东京
10.
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 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以下科技发明属于宋代的是(   )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②改进造纸术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1.
学习明清史后,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
A.由分裂走向统一B.繁荣与开放
C.封建国家陷入危机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12.
被明朝万历皇帝钦笔御批“第一甲第一名”的状元赵秉忠长达2460字的殿试卷子,成为我国现存唯一的状元卷。该卷肯定涉及哪些内容
A.经济政策B.四书五经
C.诗词歌赋D.时事评论
13.
明朝时厂卫特务的活动十分猖撅,上自官府,下至百姓,无孔不入;从城市至乡村都有他们的踪影,这反映了什么问题?
A.明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B.皇帝爱惜自己的臣子
C.明朝叛乱较多
D.皇帝小心眼,臣民不规矩
14.
集中休现了中国戏曲艺术的精华,被誉为国粹的是
A.越剧
B.粤剧
C.京剧
D.桂剧
15.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设置了宣政院,直接管理西藏地区军政要务,明朝时设“都司”“元帅府”等机构进行管辖,清王朝进一步加强了治理。下列措施中,属于清朝有效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的有(  )
①册封达赖、班禅
②设置驻藏大臣
③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④设立伊犁将军。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16.
“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诗中的“一代英雄”是指 ( )
A. 郑成功 B. 施琅 C. 康熙帝 D. 林则徐
17.
中国医学家屠呦呦以提取青蒿素治愈疟疾的成就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青蒿入药在许多中医典籍中均有记载,明代李时珍就曾将其记录在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本草纲目》
18.
***《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  )
A. 赵匡胤和铁木真     B. 赵匡胤和忽必烈
C. 赵构和铁木真 D. 赵构和忽必烈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