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65083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8/18

1.综合题(共5题)

1.
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两宋时期,农业和商业和前代相比,都有很大的发展。阅读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二:

材料三:《梦粱录》卷十三记载:南宋首都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
材料四: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当时哪种农作物的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内容,说说宋代都城的商业和唐都长安城的商业对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商业贸易的兴盛对社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有什么好处?
(3)清朝前期的商帮对当时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请举出清朝前期的两个大的商帮?
2.
在我国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中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力强盛。唐文化融合域外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向往。……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大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600多年前,明朝皇帝派出一支大型商船队,探索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贸易。这些远征大大展示了明朝的强大和富足。更重要的是,它们给到访过的那些国家留下了持久的影响。

——李光耀

材料四:(清朝前期)在广州,外国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大唐文化传播四方”,请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例。
(2)宋朝对海外贸易持什么态度?宋朝设置什么机构来管理海外贸易?
(3)材料三评述的这一历史事件有着怎样的意义?
(4)材料四反映了清朝前期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3.
自秦朝开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作出了大胆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材料三: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
朝  代
措施
作用
明朝(明太祖)
A
加强了皇权
清朝(雍正帝)
B
它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哪一政治制度?
(2)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3)请完成材料三表格中A,B两处的填空。
A:
B:
(4)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4.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古代中国灿烂的科技成就”为主题编辑一份历史手抄报。下面是他们设置的部分栏目和整理的图文材料。
(栏目一)杰出的古代工程建筑。它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它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区别于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
(栏目二)伟大的发明创造“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板印刷,一板已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栏目三)光辉的科技巨著

(1)栏目一的两段材料分别介绍了我国古代哪两项建筑?
(2)栏目二材料中描述的是哪一项科技发明?它的发明者是谁?
(3)分别写出栏目三中两幅图片人物的代表性著作。
(4)综合上述三个栏目内容及相关问题,你有何认识?
5.
某班同学针对“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进行归类学习,收集到了以图片和材料,让我们一起阅读与感悟。
材料一:

材料二: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是对外抗击外来侵略,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
请回答:
(1)图一中的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是什么?图二情境发生在1662年初我国的某宝岛,与此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17世纪中期,面对图三的情形,清朝皇帝组织什么反击战打败沙俄,并在平等的基础上签订什么条约解决了两国的东段边界问题?
(3)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材料一所涉及的史实体现了材料二的哪一观点?请你再用清朝的一例史实来证明材料二的另一个观点。

2.选择题(共16题)

6.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起义(   )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平定了安史之乱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7.
下列能大致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
B.
C.
D.
8.
位于浙江杭州西子湖畔的岳王庙,人们立庙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
A. 他对皇帝忠心耿耿 B. 他遭到奸臣的谋害
C. 他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D. 他训练出纪律严明的岳家军
9.
公元964年,赵匡胤下令,将各地每年所收的民租和专卖收入,除地方支用外,一律运往京师,地方不得占留。为了把地方税收权力转移到中央,宋代在地方设立的机构是( )
A.禁军B.节度使C.通判D.转运使
10.
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③都修建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
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
12.
下图为我国古代的“瓦舍”,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反映了
A.隋唐科举制的发展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C.宋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D.明清工商业繁荣
13.
《宋史》记载“……有造突火枪,内安子窠,如燃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五十余步。”它描绘的是我国“四大发明”中哪一项的应用?(   )
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
14.
“宣德化而柔远人,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郑和下西洋的主要活动,都是以此为中心而展开.该材料评论郑和及其远洋活动,其中正确的是
①和平使者,扬威异域;
②探寻新路,寻找黄金;
③友好交往,促进交流;
④殖民先驱,海盗鼻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15.
下列有关我国明清时期社会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当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②当时的江南地区有不少人从事纺织行业
③当时,农业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体
④商业十分发达,形成一些大的商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16.
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东方的中国人正在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
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八股取文、文字狱D.闭关锁国
17.
“桃花诗社柳絮词”源自某明清小说的第 70 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该小说是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西游记》   D. 《红楼梦》
18.
如果清王朝是一座高山的话,乾隆帝就是站在山巅的那个人。对西北边疆的巩固为他的文治武功又添了绚丽辉煌的一笔,这一事件是 (  )
A. 台州大捷 B. 收回台湾
C.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 平定准噶尔部
19.
中国对南海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清朝建立了一个空前统一和强大的国家,基本奠定了当今中国疆域的版图,其中清初疆域南到(  )
A. 台湾岛 B. 海南岛
C. 南海诸岛 D. 库页岛
20.
下列内容不属明清八股取士规定的是(  )
A. 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B. 考生的答卷不允许有个人见解
C. 文体死板地分成八个部分 D. 考生可以针对时弊,谈古论今
21.
***《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  )
A. 赵匡胤和铁木真     B. 赵匡胤和忽必烈
C. 赵构和铁木真 D. 赵构和忽必烈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