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临清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65083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4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都是从我们国家学过去的。

材料二:宋代进士,登科即任官,待遇远较唐代为优。……而登科名额,亦远较唐代为多。

材料三: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禁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材料四:翰林院学士徐骏作诗说:“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清朝统治者捕风捉影,认为诗中的“明”暗指“明朝”,“清”影射“清朝”,印暗喻明朝重视人才,清朝不重视人才,徐骏是怀念明朝,不满清朝,结果徐骏被杀头。

(1)材料一中的考试制度形成于哪位皇帝期间?哪一科目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2)材料二体现了宋代哪一治国政策?这一政策有何积极影响?

(3)材料三中所说的是什么制度?顾炎武抨击的理由是什么?

(4)清朝前期制造大批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文字狱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2.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回:“枢密院”,主弹到者曰:“御史台”……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材料三:自洪武十三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

请回答:

(1)材料─所示的制度是哪个朝代的什么中央官制?

(2)材料二记载的是什么制?“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分别是管理什么的机构?

(3)材料三记载的内容废除丞相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说明我国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制度中的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3.

   我国古代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海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在主要港口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海外贸易范围很广……

材料三:[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被称为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材料四:清朝乾隆皇帝在给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

(2)材料二中,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叫什么?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这种情况的出现得益于当时哪一技术发明的应用?

(3)材料三这个壮举指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四中乾隆帝的话在当时演化成什么对外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消极影响?

(5)纵观古代中国对外政策的变化,请你说说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丘逢甲评价郑成功:“由秀才封王,主持半壁旧河山,为天下读书人顿生颜色;驱外夷出境,开辟千秋新事业,愿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

材料二 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俗名坚赞诺布,生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嘉黎县。1995年11月29日,严格按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在拉萨大昭寺的佛祖释迦年尼像前,通过金瓶掣签,并经国务院批准,被确任为十世班禅转世灵童真身,为中国政府批准认定的藏传佛教格鲁派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

(1)材料一中“驱外夷出境”是哪一历史事件?

(2)1684年,中央政府在台湾设置了什么机构?该机构的设置有何重要意义?

(3)材料二中“班禅由中央批准认定”的制度从哪朝开始?该王朝通过哪两件事确立了这一制度?

(4)除了材料一和材料二之外,清朝还在东北和西北方向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哪些努力?

2.选择题(共19题)

5.
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的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
A.
B.
C.
D.
6.
我国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  )
A.唐朝B.元朝C.宋朝D.明朝
7.
电视剧《贞观长歌》中有这样的剧情,其中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主人端茶来招待远方的客人
B.市民在瓦子中观看艺人表演
C.日本商人在长安市购买丝绸
D.印度游客回国时带走唐三彩
8.
《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该材料反映宋代
A.社会分工完成
B.市民生活丰富
C.民间艺术精湛
D.边境贸易繁荣
9.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0.
农具的改进和发明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表现。下图农具中,宋朝时发明的农具是(  )
A.B.
C.D.
11.
某历史兴趣小组收集了下面这样一组图片进行探究学习,你认为他们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
A.宋代海外贸易兴盛B.民族政权并立
C.宋代商业繁荣D.宋代民族融合
12.
“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反映出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全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  )
A.三国时期B.隋唐时期C.南宋时期D.明清时期
13.
邓小平同志说:“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下列史实中能证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是(  )
A. 西汉时设置西域都护 B. 唐朝时文成公主入吐蕃
C. 元朝时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D. 清朝时设置驻藏大臣
14.
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 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以下科技发明属于宋代的是(   )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②改进造纸术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5.
清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设立军机处。它设立于哪个时期。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16.
明清时期,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山右”之说,新安和山右所指的商帮分别是(  )
A.苏商和晋商B.浙商和晋商
C.徽商和晋商D.晋商和徽商
17.
下列有关对外交往的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鉴真东渡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戚继光抗倭 
④郑和下西洋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④③②D.①③④②
18.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本草纲目》B.《开工开物》C.《农政全书》D.《资治通鉴》
19.
下列属于明成祖的主要活动(  )
①派郑和下西洋
②废“行省”设“三司”
③用了四年的时间营建了北京城
④建立特务机构东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
“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达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击外来侵略的决心,他抗击外来侵略者是
A.沙俄
B.英国
C.荷兰
D.日本
21.
我国的科举制度经历了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到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转变。这种转变始于()
A.设置进士科B.设置明经科
C.开创殿试和武举D.八股取士
22.
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一些资料。下面这组图片资料体现的主题是()

A. 唐朝的经济繁荣
B. 明朝的科技成就及影响
C.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D. 古代的对外友好交往
23.
***《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  )
A. 赵匡胤和铁木真     B. 赵匡胤和忽必烈
C. 赵构和铁木真 D. 赵构和忽必烈

3.填空题(共4题)

24.
唐朝是________年建立的,元朝是__________年建立的。
25.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________,出现在北宋前期的__________地区。
26.
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提出了“________”的口号,最后被明军将领________和清军联合绞杀了。
27.
我国古代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9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