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2018-2019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六年级
试卷号:65082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

1.综合题(共2题)

1.
宋元时期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幅辉煌灿烂的书卷。请结合下列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材料一:

(1)上图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
材料二 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外国商人是中国海船的常客。
材料三 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市舶:古代中国对中外互市商船的通称。亦指海外贸易。)
(2)宋为发展海外贸易设置了什么机构?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四 宋元时期,民族冲突异常尖锐,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之间战争不断,但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
(3)列举北宋和南宋时期与少数民族的议和史实各一例。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摧灭弱宋,遂一天下。
材料二 元朝疆域图

请回答:
(1)材料中“遂一天下”是指什么?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元朝疆域空前辽阔,那么,元朝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采取了什么制度?此制度有什么积极影响?
(3)图中的“宣政院辖地”指的是现在的哪一地区?它的设立有什么意义?
(4)“琉球”指现在的哪一地区?元朝设立什么机构管理?它的设立有什么意义?

2.选择题(共19题)

3.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宋辽对抗B.南宋与金对峙
C.北宋与金对峙D.宋夏和议
4.
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的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
A.
B.
C.
D.
5.
宋太祖为了防止知州的权利过大,设立了哪一行政机构加强管理
A.刺史
B.知县
C.通判
D.宰相
6.
瓦子在宋代城市盛行,主要因为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7.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
A.春秋战国B.魏晋南北朝C.辽宋金夏D.五代十国
8.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体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民族交流、融合加强 B. 宋、辽边境开设榷场
C.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 岳家军的抵抗
9.
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阿骨打﹣党项族  ④北宋﹣赵匡胤⑤金﹣阿保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
10.
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资料卡片,由于疏忽漏写了标题,请你根据卡片内容,帮他拟一个标题

A. 澶渊之盟
B. 宋夏议和
C. 靖康之变
D. 宋金议和
11.
.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哪项属于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   )
A.统一国家的建立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繁荣与开放D.民族政权并立与经济重心南移
12.
岳飞的词“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中的“匈奴”指的是:
A. 匈奴统治者    B. 女真统治者    C. 契丹统治者    D. 党项统治者
13.
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城市是:
A.杭州B.泉州C.景德镇D.广州
14.数列{an}的前n项和记为Sn且满足Sn=2an﹣1,n∈N*
15.
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这一过程自唐朝中后期开始,完成于
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16.经过平面内的两点可以画(  )条直线.
17.
小明同学选用宋代众多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你认为他研究的主题
A.农业经济的发达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民族政权并立
D.海外贸易的兴盛
18.
《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材料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A.秦隋宋B.秦隋元C.秦元明D.隋元明
19.
元朝时期,我国形成了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新民族,这个民族是
A.维吾尔族
B.藏族
C.回族
D.满族
20.
“以和为贵,友好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中华民族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往。下列人物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做出过突出贡献的有 ( )
①文成公主 ②玄奘 ③鉴真 ④郑和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
21.
***《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  )
A. 赵匡胤和铁木真     B. 赵匡胤和忽必烈
C. 赵构和铁木真 D. 赵构和忽必烈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