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世界屋脊”上的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阅读史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设置机构,有效管辖

(1)依据材料,结合做学,分别指出元朝和清朝管辖西藏地方事务的机构或官员。
材料二 因俗而治,兴教安众

(2)请参照范例,从图片二、三中选择一幅图片,说明清朝对西藏采取的措施。并归纳元朝与清朝对西藏采取措施的共同特点。
范例:元朝时.元世祖册封西藏宗教领袖八思巴为帝师,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材料三 汉藏交流,相互促进
由于元代西藏被正式纳入元朝版图和元朝对西藏的具体施政以及西藏和祖国内地之间官员、僧人、商贾的相互来往,进一步推动了西藏和内地经济、政治和文化科技的全面交流发展,共同促进和繁荣了包括了藏族、蒙古族在内的统一的多元的中华民族文化。元代内地的建筑技术、造船技术、陶瓷工艺、雕版印刷技术及器材等科技文化相继传入西藏,对藏族的科技文化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藏传佛教及其文化艺术也先后传入中原内地,对中原内地的文化艺术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元朝统治西藏:万里雪域成为中国的行政区》
清朝取代明代后,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使西藏在中国版图最后确定,在建立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等方面做出了贡献。西藏自身也在这200多年的安定中,发展了自己的经济文化,在西藏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走上了一个新台阶,从而奠定了西藏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清朝时期,西藏与内地的交往更加紧密,大批藏僧进京城学习、供职、主持寺庙法事等,把藏族的传统文化与宗教带入中原。同时内地的大臣、军队驻扎西藏,汉族商人入藏贸易等都为藏汉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西藏在线·清朝时期》
(3)元朝与清朝对西藏有效管辖,产生了哪些共同的影响?
材料一 设置机构,有效管辖

(1)依据材料,结合做学,分别指出元朝和清朝管辖西藏地方事务的机构或官员。
材料二 因俗而治,兴教安众

(2)请参照范例,从图片二、三中选择一幅图片,说明清朝对西藏采取的措施。并归纳元朝与清朝对西藏采取措施的共同特点。
范例:元朝时.元世祖册封西藏宗教领袖八思巴为帝师,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材料三 汉藏交流,相互促进
由于元代西藏被正式纳入元朝版图和元朝对西藏的具体施政以及西藏和祖国内地之间官员、僧人、商贾的相互来往,进一步推动了西藏和内地经济、政治和文化科技的全面交流发展,共同促进和繁荣了包括了藏族、蒙古族在内的统一的多元的中华民族文化。元代内地的建筑技术、造船技术、陶瓷工艺、雕版印刷技术及器材等科技文化相继传入西藏,对藏族的科技文化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藏传佛教及其文化艺术也先后传入中原内地,对中原内地的文化艺术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元朝统治西藏:万里雪域成为中国的行政区》
清朝取代明代后,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使西藏在中国版图最后确定,在建立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等方面做出了贡献。西藏自身也在这200多年的安定中,发展了自己的经济文化,在西藏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走上了一个新台阶,从而奠定了西藏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清朝时期,西藏与内地的交往更加紧密,大批藏僧进京城学习、供职、主持寺庙法事等,把藏族的传统文化与宗教带入中原。同时内地的大臣、军队驻扎西藏,汉族商人入藏贸易等都为藏汉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西藏在线·清朝时期》
(3)元朝与清朝对西藏有效管辖,产生了哪些共同的影响?
2.
材料一 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二……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1)依据材料一,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该政策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二……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1)依据材料一,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该政策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① 即位,增设进士科,一般都从此时起,科举制正式产生……唐代科举分常举和制举两种。常举每年举行考试,科目主要有明经(注:主要考儒家经典),进士(注:进士科在隋朝仅试策论,贞观八年加试经史,唐高宗默念加试帖经、杂文,天宝年间始专试诗赋并作为录取的主要标准。)明书、明算等。……明朝时,科举考试的内容是“四书、五经”、自元代定科举必须从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出题,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明代相沿不改,又以“八股”为应试文章的程式。……清朝沿用明制而不变,直到光绪三十一年(②年)推行现代学校教育,科举制度才被废除。
(1)完成材料一中空格①、②指代的内容。唐代明经科和进士科分别侧重考察哪些能力?
(2)明朝时,科举考试规定“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这会带来什么问题?
(3)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4)根据材料三、四,说说科举制度和当代高考制度的共同作用。
材料一 ① 即位,增设进士科,一般都从此时起,科举制正式产生……唐代科举分常举和制举两种。常举每年举行考试,科目主要有明经(注:主要考儒家经典),进士(注:进士科在隋朝仅试策论,贞观八年加试经史,唐高宗默念加试帖经、杂文,天宝年间始专试诗赋并作为录取的主要标准。)明书、明算等。……明朝时,科举考试的内容是“四书、五经”、自元代定科举必须从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出题,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明代相沿不改,又以“八股”为应试文章的程式。……清朝沿用明制而不变,直到光绪三十一年(②年)推行现代学校教育,科举制度才被废除。
——张传玺《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
材料二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王定保《唐摭言》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赵嘏(唐)
材料三 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科举制为士子(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完善,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考试招生体系,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对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一制度总体上符合国情,权威性,公平性社会认可,但也存在一些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主要是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区域、城乡入学机会存在差距,中小学择校现象较为突出,加分造假,违规招生现象时有发生。——《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4)35号)
请回答:(1)完成材料一中空格①、②指代的内容。唐代明经科和进士科分别侧重考察哪些能力?
(2)明朝时,科举考试规定“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这会带来什么问题?
(3)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4)根据材料三、四,说说科举制度和当代高考制度的共同作用。
2.选择题- (共21题)
6.
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行列 |
B.宋代社会商品经济活跃 |
C.宋代茶盐企业已采取现代管理制度 |
D.银企之间票据流通频繁. |
12.
“以和为贵,友好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中华民族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往。下列人物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做出过突出贡献的有 ( )
①文成公主 ②玄奘 ③鉴真 ④郑和
①文成公主 ②玄奘 ③鉴真 ④郑和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②③ |
14.
2017年高考作文题《你所认识的中国》引起社会极大关注。清朝时期,有一位考官因出了一道“维民所止(其中“维”与“止”被指去掉雍正的头)”的试题而丢官丧命。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A.焚书坑儒 |
B.独尊儒术 |
C.八股取士 |
D.大兴文字狱 |
15.
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处理军政大事。关于军机处的认识正确的是
A.军机大臣由议政王大臣会议选派 |
B.军机大臣有军国大事的决定权 |
C.军机处的设置降低了办事效率 |
D.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进一步加强 |
17.
民族团结、民族友好一直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事件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
①昭君出塞 ②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③岳飞抗金 ④清朝册封达赖、班禅
①昭君出塞 ②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③岳飞抗金 ④清朝册封达赖、班禅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8.
专制主义政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把国家的一切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统治者之手;二是排斥任何形式的监督。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两个基本特征的有()
①西周的分封制 ②隋唐的科举制 ③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①西周的分封制 ②隋唐的科举制 ③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20.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历史事件中能够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
①赤壁大战②文成公主入藏③郑成功收复台湾
④清设驻藏大臣 ⑤1684年清设台湾府巩固了东南海防。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①赤壁大战②文成公主入藏③郑成功收复台湾
④清设驻藏大臣 ⑤1684年清设台湾府巩固了东南海防。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21.
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历代中央政府都注重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下表反映了相关史实,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序号 | 朝代 | 相关史实 |
A | 元朝 | 成为正式行政区 |
B | 清朝 | 册封达赖、班禅 |
C | 清朝 | 设置伊犁将军 |
D | 清朝 | 设置驻藏大臣 |
A.A |
B.B |
C.C |
D.D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