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65078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9/17

1.综合题(共3题)

1.
社会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
朝代/地区
西汉(2年)
西晋(280年)
唐代(742年)
宋代(1080年)
北方
965
149
493
459
南方
111
65
257
830
 
(1)从材料一中你可以判断我国宋朝时期的经济重心在哪里?试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据《岭外代答》《诸蕃志》等书记载,当时和南宋通商的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宋商泛海外出10余个国家进行贸易。在进行海外贸易的同时,中国海船还起到了沟通、传播和融合中国与阿拉伯、印度等古代文明的交流作用,意义重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两宋时期海外贸易得到很大的发展,请从经济和科技等方面分析其主要原因。
材料三 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出现了盛世景象,创造了中国政治经济实力的空前高峰,建立起一个空前广大而且稳定的大一统帝国。

——摘编自侯杨方《盛世启不录》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康雍乾时期出现盛世景象的原因。举例说明康熙时期如何同外部侵略势力作斗争的?为解决边界问题,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什么?
(4)要发展经济,你认为应具备哪些条件?
2.
“我要去西藏,仰望雪域两茫茫……,随处都是我心灵的牧场。”行走西藏,走进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布达拉宫,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雄伟的宫殿是拉萨乃至西藏最重要的象征。它最初是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建,而后经丨300余年的不断修建,才得以有今日这般雄伟面貌。
(1)布达拉宫最初修建时中原的在位皇帝是谁?文成公主入吐蕃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 元朝疆域图

(2)材料二中反映了元朝的什么行政制度?你从中可以获得关于西藏的什么信息?
材料三 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陈列馆位于古城拉萨老城区中心地段,距今(2019年)有300多年历史,清朝政府曾在这里成立首座驻藏大臣衙门,供驻藏大臣办公和居住。
(3)材料三中提及的“驻藏大臣”开始设置于哪一年?有何职责?这一机构的创设有何重大意义?
(4)数十年来,十四世达赖一直企图分裂中国、谋求西藏独立。通过以上史实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3.
中国古代帝王的言论往往能体现其不同的政策,直接影响着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高宗曾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朕所以留意于此,庶几可以少宽民力”。
(1)宋朝政府为获得“市舶之利”采取了什么政策和措施?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市舶”的出现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元世祖即位之初发布诏令:“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2)材料二反映了元世祖的什么思想观点?为此他统治时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效果?
材料三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统治者的一种什么心态?基于这种心态,清朝前期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采取此政策造成了什么严重危害?

2.选择题(共17题)

4.
宋朝李纲曾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A.发展经济,编订户籍
B.建立考试选拔人才制度
C.灭掉陈朝重新统一南北
D.加强中央集权提髙行政效率
5.
“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与赵匡胤有关,下面史诗与他无关的是
A.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B.亲征澶州,打退辽兵
C.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D.重文轻武,文臣统兵
6.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  )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④火药的广泛使用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④
7.
评价历史人物要看他所做的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岳飞赢得广大人民的尊敬,主要是因为
A.岳飞是著名的民族英雄
B.岳飞主张抗金,被投降派杀害
C.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D.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8.
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讲述的是发生在南宋时期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给这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靖康之耻。根据所学知识推断当时的国耻是指(  )
A.金灭北宋B.辽灭北宋C.西夏灭北宋D.蒙古灭南宋
9.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
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B.苏州和湖州是我国的经济重心
C.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
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10.
我国由古代少数民族先后建立的统一全国的政权分别是(  )
A.北宋、元B.唐、元C.元、清D.明、清
11.
作为一个新建王朝,明朝需要威望,而威望的实现则是需要外国访客带着货物到中国,然后中国人把它们作为象征性的“贡品”接收下来。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尽管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但他们还是在追求一种外交上的认可。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张骞通西域B.玄奘西游C.鉴真东渡D.郑和下西洋
12.
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以“古代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为主题办一期黑板报,同学们纷纷投稿。其中无法通过小组审核的是
A.漫话“焚书坑儒”
B.汉武帝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文天祥抗元
D.清朝“文字狱”之我见
13.
“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上/舞起矫健的巨龙/短兵相接的年月/你是抵御外敌入侵的壁垒/和平建设的年代/你是显示民族气魄的支柱……”诗中赞美的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
A.都江堰B.大运河C.明清皇宫D.长城
14.
明朝的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了携带重金从事商贸活动的商帮,影响较大的有名商帮有(  )
①晋商
②京商
③粤商
④徽商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5.
下图中的历史人物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其远洋航行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他的航海活动
A.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B.促进了我国与欧美国家的经济交流
C.对非洲国家的财富进行了大肆掠夺
D.与所到的亚非各国发生了激烈冲突
16.
有人说紫禁城是“一个国家转折的焦点”。在这座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宫殿群中演绎了两个王朝的兴盛与衰败。这里的两个王朝是指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17.
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岸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
A.闭关锁国
B.休养生息
C.轻徭薄赋
D.重文轻武
18.
《明史·选举志》记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从以上史料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科举考试的答卷文体B.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
C.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D.稍变唐宋的考试方法
19.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下列事件能够体现这一愿望的是(  )
①郑和下西洋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
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那么“书圣”、“画圣”、“诗圣”分别是指( )
A.王羲之、吴道子、李白B.张旭、顾恺之、杜甫
C.张旭、顾恺之、李白D.王羲之、吴道子、杜甫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