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⑴ 图1中①、③所代表的国家是我国的近邻,在唐朝时期曾经到达过两个国家的著名僧人分别是谁?两位僧人的出行有何共同作用?
⑵ 根据图2和所学知识,宋朝时期专门设置了什么机构来管理海外贸易?宋朝时期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3) 根据两幅图片,归纳唐朝和宋朝对外交往有何共同特点?

⑴ 图1中①、③所代表的国家是我国的近邻,在唐朝时期曾经到达过两个国家的著名僧人分别是谁?两位僧人的出行有何共同作用?
⑵ 根据图2和所学知识,宋朝时期专门设置了什么机构来管理海外贸易?宋朝时期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3) 根据两幅图片,归纳唐朝和宋朝对外交往有何共同特点?
2.
阅读图表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部分年代的人口(约)。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集》
材料三:读图。

⑴ 根据材料一,概括从649-755年唐朝人口呈现怎样的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⑵ 材料二中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什么时期?这一时期在手工业和商业贸易方面有什么新的发展?(每个方面列举两个)
⑶ 材料三是我国引进的原产于南美洲的农作物,请问你知道是什么时期引入我国的吗?
材料一:唐朝部分年代的人口(约)。
年份 | 649年 | 705年 | 742年 | 755年 | 760年 | 821年 |
总人口 | 1900万 | 3714万 | 4531万 | 5291万 | 1690万 | 1576年 |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集》
材料三:读图。

⑴ 根据材料一,概括从649-755年唐朝人口呈现怎样的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⑵ 材料二中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什么时期?这一时期在手工业和商业贸易方面有什么新的发展?(每个方面列举两个)
⑶ 材料三是我国引进的原产于南美洲的农作物,请问你知道是什么时期引入我国的吗?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它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
材料二:它在此后历朝历代得到了发展,明朝时期,它的考试内容和形式发生巨大变化,逐渐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⑴ 上述材料中的“它”指的是什么制度?“它”产生于哪个朝代?
⑵ “它”在唐朝和宋朝各有何发展?
⑶ 明朝时期,“它”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何变化?
材料一:它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它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
材料二:它在此后历朝历代得到了发展,明朝时期,它的考试内容和形式发生巨大变化,逐渐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⑴ 上述材料中的“它”指的是什么制度?“它”产生于哪个朝代?
⑵ “它”在唐朝和宋朝各有何发展?
⑶ 明朝时期,“它”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何变化?
2.选择题- (共10题)
6.
南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下列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市民阶层不断兴起,休闲娱乐成为都市生活的主流 |
B.为躲避战争,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 |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发展农业 |
D.政治中心南移,加快了南方开发 |
7.
宋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措施中属于经济方面的是
A.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并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
B.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 |
C.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政收归中央 |
D.在宰相之下设置若干副宰相,与宰相共同议政 |
8.
“客观上说,这次在澶州的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场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材料中提到的“议和”出自两个政权( )
A.北宋、辽 | B.北宋、夏 |
C.北宋、金 | D.南宋、金 |
12.
小明撰写的一篇论文中涉及“郑和下西洋”“戚继光”“倭寇”等内容,如果为这篇论文选定一个名称,最恰当的是
A.《明朝的统治》 |
B.《唐朝的对外交往》 |
C.《两宋的民族关系》 |
D.《明朝的对外关系》 |
13.
八年级16班举行历史知识竞赛,在准备有关明朝科技和文学方面试题的过程中,他们发现有一道试题的说法出现了错误,这道题是( )
A.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通过不断努力终于编写成《天工开物》 |
B.徐光启所著的《农政全书》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
C.《水浒传》是元末明初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它的作者是施耐庵 |
D.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其代表作是《牡丹亭》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