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达呼店镇中学校2018学年-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65068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9/16

1.综合题(共5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成功地统一了经历数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他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实行通过考试选拔政府官吏的制度,为中国提供一批批非常得力的行政官员。

材料二:“大业三年设十科举人,中有‘学业优敏,文才秀美’一条,或即进士科之始。”

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
(2)材料二中“进士科”的创设有何标志性意义?
(3)材料三中所说的是我国古代的哪项伟大工程?
(4)材料四中这一工程的开通有什么意义?
2.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专制统治不断加强,构成了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请依据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什么政治制度?
(2)从材料内容看,该朝代为巩固统一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3)材料二反映的又是哪个朝代的什么政治制度?除了采用这一制度,元朝还对哪两个地区加强管辖巩固对边疆的统治?
3.

中华民族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纵观中华历史,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请回答:
(1)在中国古代帝王中,有一位唐朝皇帝被誉为“天可汗”。他是谁?唐朝通过哪些方式加强与少数民族关系?
(2)唐朝时形成了中华文化圈。使唐朝达到鼎盛的是哪位皇帝?
(3)历史证明,统一必然促使国泰民安,分裂必将导致国运衰退。西藏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请说出元朝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所采取的一项措施。
4.
宋元文化非常灿烂。请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最大的科技贡献是。
(2)请根据所学知识补充图二反映的科技发明革新历程。
(3)图三反映的科技发明是什么 ?

材料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4)这首词出自《念奴娇·赤壁怀古》,他的作者是,他的词有什么特点?
(5)南宋时期与该词作者风格相似,并将这种风格发扬光大的词人是谁?与他们风格相悖的著名女词人是谁?
5.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生活在哪一朝代?编写了哪部药物学巨著?
(2)图二中《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后人对此书有怎样的赞誉?
(3)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是?作者是谁?

2.选择题(共20题)

6.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A.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B.造纸术的重大改进C.瓦子的出现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7.
下列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
A.“贞观之治”B.黄巢起义C.安史之乱D.鉴真东渡
8.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诗描述了宋代哪一节日的气氛?(  )
A.元宵节B.端午节C.中秋节D.元旦
9.
《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作者的作品
B.编写体例不同
C.同一时代的作品
D.记载内容相同
10.
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
A.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
C.和亲会盟
D.闭关锁国
11.
北宋初年,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
A. 废除宰相
B. 分化事权
C. 设置通判
D. 控制禁军
12.
位于巴林左旗镇东南郊的上京遗址,曾是契丹建国之初的都城。契丹政权的建立者是(  )
A.元昊
B.阿保机
C.阿骨打
D.铁木真
13.
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立的市舶司的职能是(  )
A.打击海盗
B.监察百官
C.管理海外贸易
D.征收赋税
14.
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南宋灭亡  ②西夏灭亡  ③金朝灭亡  ④统一蒙古
A.④②③①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①④②③
15.
我国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A.台湾省B.琉球府C.夷洲县D.澎湖巡检司
16.
下列中外交往的史实中,哪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性质(  )
A.玄奘西游
B.鉴真东渡
C.岳飞抗金
D.郑和下西洋
17.
印度尼西亚的爪哇有三宝垄,泰国有三宝城,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有三宝庙。上述国家以“三宝”为地名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的
A.高僧鉴真出使日本
B.戚继光抗击倭寇
C.华侨对南洋的开发
D.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18.
明代一位知识分子想参加科举考试,他必须复习的内容是(  )
A.唐诗
B.宋词
C.元曲
D.“四书”“五经”
19.
“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与该诗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郑和下西洋
B.戚继光抗倭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岳飞抗金
20.
昆曲在明朝时成为全国性的剧种。其代表作为(  )
A.汤显祖的《牡丹亭》
B.关汉卿的《窦娥冤》
C.洪昇的《长生殿》
D.孔尚任的《桃花扇》
21.
1616年,下列哪一位人物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后金政权(  )
A.阿骨打
B.阿保机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22.
被译成多种外文,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天工开物》
B.《资治通鉴》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23.
朱元璋在地方取消中书省,设立“三司”,互不统属,三司的长官直接由中央任命,这主要是为了
A. 增设机构,增强地方权力
B. 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
C. 权力分散,加强君主专制
D. 防止腐败,缓和社会矛盾
24.
它图文并茂,全面总结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成就,使我国的药物学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还流传到日、英、法等国,为世界医药学作出了重大贡献。“它”的作者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宋应星
D.李时珍
25.
唐朝的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吐蕃人是今天哪一民族的祖先(  )
A.满族
B.维吾尔族
C.藏族
D.白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