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新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65063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7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孤征沙漠,独步雪山,历时17年,独行五万里……在天竺期间,他极力宣扬我国文化……他的所行所见记录成书,成为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材料二:宋朝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发展,商船踪迹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国内也出现了一些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管理机构,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材料三:这个由游牧民族建立的朝代,它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陆路交通通往波斯等欧洲国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当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40多个。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僧人”的名字是什么?他生活在哪一个历史朝代?写出“记录他见闻”的书籍名称。
(2)依据材料二回答,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有哪些(一点即可)?材料中“管理机构”指的是什么?举出当时闻名的“大商港”的名字(一例即可)。
(3)材料三中“游牧民族”是指什么民族?当时哪条路线进入鼎盛时期?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上述历史朝代对外政策有什么相同之处?
2.
历代王朝在治国理政方面都作出了大胆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图示反映了唐朝在政治上实行哪一制度?这一制度有什么作用?

材料二:宋初统治者削弱相权,以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了“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摘编自部编教材《中国历史》

(2)材料中的“宋初统治者”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削弱相权”、“控制军队”的办法分别是什么?之后的统治者为“掌控财权”在地方设置了什么机构?

材料三:在中央,分别设立掌管全国行政事务、全国军事事务、监察事务的机构……其他地区设置10个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分别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

——摘编自部编教材《中国历史》

(3)材料三反映的元朝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被称为什么制度?其中“负责全国军事事务”的是什么机构?请分别举出元朝在东南地区和西藏地区设置的管理机构的名称。
(4)结合所学谈谈,上述治国理政方针有什么共同的作用?
3.
“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赏析下列诗句,重温历史。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皮日休《汴河怀古》

(1)材料一中“此河”指的是哪一水利工程?请写出此工程有什么重大的作用?

材料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2)材料二中读书人的喜悦心情与当时哪一考试制度有关?这一考试制度最重要的科目是什么?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杜甫《忆昔》

(3)材料三描写的是唐朝哪一统治者统治时期的盛世景象?

材料四: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岗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 杜甫《垂老别》

(4)材料四诗句的作者被人们誉为什么称号?诗句反映的惨状是哪一历史事件造成的?这件事对唐朝的国势有什么严重的影响?

材料五:“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材料五描写了抗金的情景.诗句作者是哪一朝代的历史人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曾被以“莫须有”罪名杀害的抗金名将是谁?
材料六:……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沁园春·雪》

(6)诗句中“唐宗”在位时期的统治被称为什么?分别写出“成吉思汗”的原名和他建立的政权名称。
(7)从以上诗句反映的历史中,你获得了哪些感悟?

2.判断题(共1题)

4.
图示法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结合下列图示和所学知识判断,正确的划“正确”,否则划“错误”。

(1)图示一中“文成公主入藏”是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亲”。( )
(2)图示二中字母A处指的是女真族建立的大辽政权。( )
(3)图示二中的三个并立的政权一直处于战争或隔绝的状态。( )
(4)图三中字母B处指的是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民族——回族。( )
(5)三幅图示说明:各民族之间交往、民族融合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

3.选择题(共15题)

5.
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当时人们为什么不以从军为荣
A.宋朝重武轻文B.宋朝重文轻武
C.从军死伤几率大D.从军收入低
6.
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吸取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
A.陈桥兵变
B.五代的频繁更替
C.唐未农民起义
D.唐末以来藩镇割据
7.
京剧《澶渊之盟》中的剧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指的是
A.赵匡胤B.宋太宗
C.宋真宗D.宋高宗
8.
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的时间是
A.唐朝后期B.五代
C.北宋D.南宋
9.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它的主持编写人是
A.司马迁B.司马光
C.司马睿D.司马炎
10.
1247年,蒙古王子与吐蕃地方政教首领在凉州会晤,共同议定吐蕃各地归附蒙古。会晤中的双方分别是
A.成吉思汗 松赞干布B.忽必烈   阔端
C.阔端    萨迦班智达D.忽必烈  萨迦班智达
11.
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元朝为管辖西域的军政事务设立的是
A.西域都护府B.安西都护府
C.北庭都护府D.北庭都元帅府
12.
“兴东北,建大金。占辽朝,灭北宋。战南宋,归元兵。”此三字经概括了下列哪一民族的兴起与建立政权的历史    (    )
A.契丹B.蒙古C.党项D.女真
13.
宋朝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当时著名的瓷都是( )
A.开封B.广州C.景德镇D.洛阳
14.
某大学印刷系准备建造一座文化名人雕像,体现本专业的悠久历史,下列雕像最适合的是
A.B.
C.D.
15.
某班组织一场朗诵会,小张同学朗读了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此作品的体裁属于
A. 唐诗    B. 宋词
C. 元曲    D. 明清小说
16.
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名作迭起。关汉卿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代表作是
A. 《窦娥冤》   B. 《西厢记》
C. 《牡丹亭》   D. 《桃花扇》
17.暑假期间,曲阜的小红到沿海某城市旅游,她发现当地风向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并绘制如下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8.暑假期间,曲阜的小红到沿海某城市旅游,她发现当地风向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并绘制如下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9.
“载初元二月,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殿前试人自此始”。“殿前试人”这一考试形式的开创者是( )
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