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不同朝代的疆域变迁是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识读下列古代四个时期的疆域图,回答问题:



(1)依次写出以上疆域图所属的朝代。
(2)与图一相比,图二的疆域面积增加,原因是什么?
(3)由图三信息可知,当时的朝代在地方实行什么行政制度?为加强对东南、西南地区的管理,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
(4)根据图四,补充完整这一时期我国疆域的“四至”范围。
西跨 ,北接西伯利亚,东临太平洋,南至 。
(5)古今地名的变化也能反映历史的发展变迁。请填写下表空白处对应的现用名。



(1)依次写出以上疆域图所属的朝代。
(2)与图一相比,图二的疆域面积增加,原因是什么?
(3)由图三信息可知,当时的朝代在地方实行什么行政制度?为加强对东南、西南地区的管理,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
(4)根据图四,补充完整这一时期我国疆域的“四至”范围。
西跨 ,北接西伯利亚,东临太平洋,南至 。
古名称 | 现用名 |
琉球 | ① |
宣政院辖地 | 西藏 |
大都、京师 | ② |
(5)古今地名的变化也能反映历史的发展变迁。请填写下表空白处对应的现用名。
2.
两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共同进步、发展与繁荣的重要时期。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篇)
材料一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1)材料一中“太祖”指何人?其“得天下”是在哪一年?
(2)材料一反映宋朝统治者推行一种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统治者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
(经济篇)
材料二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3)材料二中的北宋纸币最早出现于什么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出现纸币的原因。
(生活篇)
材料三奇术异能,歌舞百戏,粼粼相切,乐声嘈杂数十里。
——吴自牧:梦粱录
(4)宋代哪种地方可能会出现材料三中的景象?该地哪一处是最吸引人的中心?
材料四宋元时期,各民族之间频繁的冲突与战争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使不同民族的人民生活在斗争中走向融合。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议和,但“和”是主流。
(5)请举例说明材料四中“和”是主流的论断。(只要举出一例即可)
(感悟篇)我们应该为宋朝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而自豪。我们应该为我们是宋人的后代而感到骄傲。
(6)请你简要总结一下两宋时期的主要社会特征。(说)
(政治篇)
材料一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1)材料一中“太祖”指何人?其“得天下”是在哪一年?
(2)材料一反映宋朝统治者推行一种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统治者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
(经济篇)
材料二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3)材料二中的北宋纸币最早出现于什么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出现纸币的原因。
(生活篇)
材料三奇术异能,歌舞百戏,粼粼相切,乐声嘈杂数十里。
——吴自牧:梦粱录
(4)宋代哪种地方可能会出现材料三中的景象?该地哪一处是最吸引人的中心?
材料四宋元时期,各民族之间频繁的冲突与战争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使不同民族的人民生活在斗争中走向融合。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议和,但“和”是主流。
(5)请举例说明材料四中“和”是主流的论断。(只要举出一例即可)
(感悟篇)我们应该为宋朝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而自豪。我们应该为我们是宋人的后代而感到骄傲。
(6)请你简要总结一下两宋时期的主要社会特征。(说)
2.选择题- (共18题)
3.
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最难的步骤是比较项的选择,比较时比较项要一一对应。如果要对“北宋与辽议和”与“北宋与西夏议和”进行比较,下列比较项中比较出的“相同”点不准确的是
A.都是北宋送给对方“岁币” |
B.都是北宋向对方“称臣” |
C.有利于边境的贸易与开发 |
D.双方都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 |
5.
历史学家张岂之曾说:“南宋凭半壁江山,外有强敌压境,内有庞大的国家机器需要支援,竟然也能维持一个半世纪之久,其原因之一,可能就是有如此巨额的外贸收入在支撑着它。”南宋政府外贸收入大量增加的原因有( )
①社会相对安定,生产技术先进
②经济重心南移,江南经济发展
③国家采取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
④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
①社会相对安定,生产技术先进
②经济重心南移,江南经济发展
③国家采取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
④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8.
我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诗集 |
B.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
C.北宋时期,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
D.南宋时期,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
9.
“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
下列选项与“古代对外友好交往”这一主题不符的是
A.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
B.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 |
C.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亚非交流 |
D.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外来侵略 |
12.
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时,进行了如下归纳整理,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唐朝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
B.宋代词人苏轼、辛弃疾的词豪迈奔放 |
C.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是关汉卿 |
D.明朝曹雪片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
14.
《皇明祖训》中记载,朱元璋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
A.强化封建皇权 |
B.便于传达中央政令 |
C.监视官民 |
D.控制国家兵权 |
18.
下列各项,哪些与明朝灭亡有直接的关系
①朝政腐败,宦官擅权
②土地兼并严重
③朝廷征派苛捐杂税
④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⑤李自成为首的大规模农民起义
⑥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①朝政腐败,宦官擅权
②土地兼并严重
③朝廷征派苛捐杂税
④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⑤李自成为首的大规模农民起义
⑥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A.①②③⑤ |
B.①②③⑥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④⑤ |
19.
它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材料中的“它”是
A.《三国演义》 | B.《齐民要术》 |
C.《天工开物》 | D.《本草纲目》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