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材料一: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唐太宗:“自古皆贵(认为……尊贵)中华,贱(轻视)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材料三:下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

材料四: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旧唐书•吐蕃传》
(1)材料一中,唐太宗这句话主要阐述了什么关系?他为处理这一关系采取了什么措施?(2)材料二中的“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它表明了唐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
(3)材料三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吐蕃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4)材料四中,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杜甫《忆昔》
材料二:《唐六典》记载唐王朝曾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来到长安。唐王朝设有专门机构(鸿胪寺、礼宾院)负责接待外宾,设置翻译人员,提供各种便利。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对很多国家很有吸引力。波斯(伊朗)曾不断派遣使者前来长安,波斯商人遍布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开元”是谁的年号?这几句诗的内容反映了什么史实?(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表现。简析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3)我国封建社会出现过不少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局面,请列举两个
材料一:

材料二:他远行天竺,从天竺带回佛经657部,经过20多年的努力,共翻译出75部1335卷,约1300多万字。唐太宗亲自为他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
(1)图1《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哪位历史人物?我们可以从这位历史人物身上学习到哪些优秀品质?(2)材料一中的天竺指今天的什么地方?根据玄奘的口述,他的弟子写成一部书,这部书的名称是什么?
(3)图2是哪个朝代的历史人物?他对日本有何贡献?
(4)图1、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对我们今天仍有重要影响,对此,你有何感想?
材料一:宋太祖曾说:“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奸邪共济为内患,深可惧也”。
材料二: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宋代进士,登科即释褐(做官),待遇远较唐代为优……而登科名额,亦远较唐代为多。
——钱穆《国史大纲》
(1)材料一中的“宋太祖”指的是谁?(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初统治者为什么要“移换屯驻”。
(3)材料二、三体现宋代哪一个治国政策?这一政策有什么积极影响?
2.选择题- (共16题)
A.隋文帝 | B.隋炀帝 | C.唐太宗 | D.唐玄宗 |
①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访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