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谢家集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65056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9/20

1.综合题(共3题)

1.
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著名的“唐宋变革说"中指出“隋唐时期,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还不高,但也比前代有了长足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朝哪一伟大工程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有利于商业的繁荣?举一例说明“隋唐时期……商业……比前代有了长足发展。”

材料二:北宋东京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小商贩也不限在特定的市区之内,城乡内外均可沿门叫卖,商品可以在白天、夜间交易,三鼓以后还可夜市,通晓不绝。城内还有饮食街、马行街、衣料铺、药铺等。

(2)材料二反映了北宋东京怎样的经济景象?并归纳材料二东京商业活动的特点。(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三: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出现了盛世景象,创造了中国政治经济实力的空前高峰,建立起一个空前广大而且稳定的大一统帝国。

——摘编自侯杨方《盛世启示录》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康雍乾时期出现盛世景象的原因。
2.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海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

材料二: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一伟大的和平使者》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材料三:清朝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道:“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3)根据材料三可知,清朝采用了哪种对外政策?采取此政策造成了什么严重危害?
(4)纵观古代中国对外政策的变化,请你说说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
3.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的变化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开展“走近明清王朝”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强化皇权)

材料一:


(1)根据图一、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明清统治者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强化皇权的措施。
(禁锢思想)

材料二: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为指导……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摘编自《明史·选举志》

材料三:清朝乾隆帝时,朝臣胡中藻的诗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一句,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科举考试发生的变化。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历史现象?材料二、三体现了统治者怎样的意图?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强化皇权的核心目的。

2.判断题(共1题)

4.
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国家安邦强盛的基础。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请在“答题卷”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改正。
(1)641年,金城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交往。
(2)宋金达成和议,以黄河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形成对峙局面。
(3)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4)清朝设置伊犁将军进一步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3.选择题(共16题)

5.
秦朝和隋朝都是短命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A.都出现了盛世B.都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C.都创立了有利于统一的制度和措施D.都修筑过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程
6.
观察“举子看榜”图,这种情最最早出现在
A.汉代B.宋代C.唐代D.隋代
7.
唐太宗即位后,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即位后,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由此可见,“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之一是
A.统治者的励精图治B.互相借鉴经验C.优秀人才的辅佐D.社会的统一安定
8.
当你去购买商品的时候,你一定会体会到人民币(纸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极大的便利。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北宋时期。请你指出它是
A.交子B.会子C.关子D.瓦子
9.
下列从隋至清朝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隋——唐——辽宋夏金——五代十国——元——明——清
B.隋——辽宋夏金——唐——五代十国——元——明——清
C.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D.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明——元——清
10.
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是(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11.
“朝廷……实仰东南财富”;“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12.
宋朝时期,从越南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明朝时期,从外国引进了玉米、甘薯、马铃薯等。这些举措产生的共同作用是
A.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B. 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
C. 加强了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D. 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13.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其标志性的成就是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④火药的广泛应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
据《清史稿》记载,施琅曾谏言:“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1684年,统治者采纳其谏言并设置台湾府。这位统治者是
A.康熙皇帝B.雍正皇帝
C.乾隆皇帝D.道光皇帝
15.
随同郑和远航的费信在《星槎胜览》中这样描述一个国家:“木骨都束国,自小葛兰(印度的魁郎)顺风二十昼夜可至。其国濒海,堆石为城,垒石为屋四五层。”这则材料说明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的地方为(  )
A. 印度西海岸    B. 美洲东海岸    C. 非洲西海岸    D. 非洲东海岸
16.
有人说紫禁城是“一个国家转折的焦点”。在这座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宫殿群中演绎了两个王朝的兴盛与衰败。这里的两个王朝是指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17.
如下所示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
金门出发→包围赤崁楼→荷军投降→击败荷增援舰队→荷兰殖民者投降
A.郑和七下西洋B.戚继光抗击倭寇
C.郑成功收复台湾D.康熙帝巡视东北
18.
下列关于四大名著的形容对应不准确的是
A.《三国演义》﹣﹣斗智斗勇,战争风云
B.《水浒传》﹣﹣英雄好汉,逼上梁山
C.《西游记》﹣﹣真实再现,社会生活
D.《红楼梦》﹣﹣爱情悲剧,鞭挞礼教
19.
下图人物是一位古代民族英雄,若请你为他配音,可以选择的台词是 (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D.“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20.
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唐太宗的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清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黄抱加身显威风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9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