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山东龙口第五中学七年级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65054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5/7/6

1.综合题(共2题)

1.
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灿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1)上图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点是什么?
材料二:两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品和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二中现象的原因。
材料三: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尤以为怪,……之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新的民族,它的名称是什么?
2.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曾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22分)
【政治篇】
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极大影响,有人称它为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1) 上述材料中的“这种制度”是什么?请根据材料概括这种制度的优点。(4分)
【经济篇】
货币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体现。
(2) 下图中的货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时哪个朝代?统一全国货币有什么作用?(4分)

(3) 下图所示的货币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请说出他的名称和出现的时期。(4分)

【技术篇】
(4)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创新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请写出隋唐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名称。(4分)
【民族篇】
贞观十五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5)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材料反映的这件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除了材料中的这位公主外,唐朝还将哪位公主嫁到吐蕃?(6分)

2.选择题(共8题)

3.
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歌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A. 寇准
B. 宋真宗
C. 宋高宗
D. 明太祖
4.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之间有分有和,在交流与碰撞中不断的融合。两宋时期,曾出现了宋与辽、西夏、金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下列能正确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
B.
C.
D.
5.
下表为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表中户数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
朝代
地区
西汉(2年)
西晋(280年)
唐代(742年)
宋代(1080年)
北 方
965
149
493
459
南 方
111
65
257
830
 
A. 经济重心南移 B. 政治统治开明
C. 城市经济活跃 D. 民族融合加强
6.
某老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瓦子”(又称“瓦肆”)。由此推断,这一朝代应是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7.

流行语往往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下列哪一流行语是改革开放时代的(    )

8.
今天我们的山东、浙江等省级区划制度,开始与
A.秦朝B.东汉C.隋朝D.元朝
9.
唐太宗说: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皇帝要想知道自己的过错,一定要借助忠臣。因此他
A.重视教育 B. 倡导节俭
B.轻徭薄赋 D. 虚心纳谏
10.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