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贞观之治)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技术创新)


(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依据图A和图B分别写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名称。
(和同一家)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对外交流)
玄奘,在贞观年间冒着生命危险西行学经求法,孤征沙漠,独步雪山,历时17年,独行五万里。在天竺期间,他极力宣扬我国文化。
(4)玄奘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一部书,记载了他游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这部书的名称是什么?
(5)根据上述所有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兴盛的原因有哪些?
(贞观之治)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魏征
(1)贞观之治时期的皇帝是谁?上则材料反映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内容?(技术创新)


(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依据图A和图B分别写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名称。
(和同一家)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3)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对外交流)
玄奘,在贞观年间冒着生命危险西行学经求法,孤征沙漠,独步雪山,历时17年,独行五万里。在天竺期间,他极力宣扬我国文化。
(4)玄奘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一部书,记载了他游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这部书的名称是什么?
(5)根据上述所有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兴盛的原因有哪些?
2.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元明清时期呈现出新的特征。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元朝在继承中求创新)
元朝仿效中原王朝,因地制宜地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1)根据《元朝中央机构示意图》(上图),请指出元朝确立并实施这一制度的皇帝是谁?
(明朝在创新中谋强化)
明朝推行一系列加强专制集权的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及时弹劾,处以重刑”
(3)材料二描述的是明朝八股取士的危害。请从考试题目的来源、考生对题目的解释标准和培养人才的类型三个方面加以证实。
(清朝在强化中达顶峰)
清朝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封建君主专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它的设立与清廷向西北用兵有密切关系……直接听命于皇帝,随时承旨,随时草诏办理。成为皇帝加强统治的得力工具。
(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统治者这样做的根本目的。
(6)综上所述,概括元明清时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元朝在继承中求创新)
元朝仿效中原王朝,因地制宜地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1)根据《元朝中央机构示意图》(上图),请指出元朝确立并实施这一制度的皇帝是谁?
(明朝在创新中谋强化)
明朝推行一系列加强专制集权的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及时弹劾,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材料二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于是国家之事,罔始罔终,在位之臣,畏首畏尾。——顾炎武《日知录》
(2)材料一是明太祖立下的“祖制”。结合材料一指出朱元璋为强化皇权在中央采取的措施。为监视官民,他又采取了何种措施?(3)材料二描述的是明朝八股取士的危害。请从考试题目的来源、考生对题目的解释标准和培养人才的类型三个方面加以证实。
(清朝在强化中达顶峰)
清朝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封建君主专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它的设立与清廷向西北用兵有密切关系……直接听命于皇帝,随时承旨,随时草诏办理。成为皇帝加强统治的得力工具。
——摘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四 江西举人王锡候对《康照字典》删繁就筒,编成《字贯》,只因未避清帝名讳,王锡候一门在京尽皆斩首,一些地方高官也受到牵连,以“失察”之罪遭到严惩。——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
(4)材料三中的“它”是指哪一机构?(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统治者这样做的根本目的。
(6)综上所述,概括元明清时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3.
对外交流的范围和方式对国家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领域宽泛的科技交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这三大发明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再次在航海方面,改变了整个世界许多事物的面貌和状态,并由此产生无数变化。
(规模浩大的主动交流)
观察下面地图回答问题。

(2)上图为明成祖时期的一幅航海路线图。请结合此图,指出图中人物的姓名及其船队最远到达的范围。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其航海壮举的历史意义。
(范围狭窄的自闭交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古代对外交流带给当今国家发展的启示。
(领域宽泛的科技交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这三大发明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再次在航海方面,改变了整个世界许多事物的面貌和状态,并由此产生无数变化。
——弗兰西斯·培根《新工具论》
(1)材料中所言的我国古代“在学术上”、“在战争中”“在航海方面”的重大发明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共同影响。(规模浩大的主动交流)
观察下面地图回答问题。

(2)上图为明成祖时期的一幅航海路线图。请结合此图,指出图中人物的姓名及其船队最远到达的范围。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其航海壮举的历史意义。
(范围狭窄的自闭交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
(3)“人为地隔绝于世界”是指哪一政策?试概括该政策对当时国家发展的负面影响。(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古代对外交流带给当今国家发展的启示。
2.选择题- (共21题)
5.
一位法国学者说过:(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
①会子
②越窑青瓷
③交子
④岁币
⑤夜市、早市
①会子
②越窑青瓷
③交子
④岁币
⑤夜市、早市
A.①③⑤ |
B.②③④ |
C.①② |
D.②④⑤ |
6.
“两宋时期……方圩田大量开垦。丝、棉纺织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于南方。1159﹣1179 年南方人口由1600多万人增加到2900多万。”这一材料最能说明( )
A.南方农田增加一 | B.南方手工业发达 |
C.南方人口众多 | D.经济重心南移 |
7.
六百五十年前,一个王朝结束了自己的统治。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描述这个王朝为“这是第一次,中国完全由游牧民族统治……这些蛮族征服者做的第一个反应是夷平各城市,将新臣民并入传统的蒙古部落社会”。关于这个王朝说法有误的是( )
A.这个王朝的建立者是成吉思汗 |
B.这个王朝定都于大都(今北京) |
C.这个王朝时形成了新民族回族 |
D.这个王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
8.
古代中国有许多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各自的贡献。其中两宋时期的耶律阿保机和完颜阿骨打的相同点不包括( )
A.都是少数民族的杰出首领 |
B.都学习汉族文化 |
C.都建立了少数民族政权 |
D.都与北宋进行过战争 |
10.
岳飞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他因精忠报国的英雄事迹,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永远受到人们的敬仰。如果想重温岳飞抗金的壮举,我们可观看下列哪一视频( )
A.《澶州之战》 | B.《郾城大捷》 | C.黄袍加身 | D.《赤壁之战》 |
11.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南宋时,我国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主要得益于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③南方相对稳定④国家统一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③南方相对稳定④国家统一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2.
两宋词坛的风格虽有豪放与婉约之分,但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许多词作中均流露出较为浓厚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 |
B.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 |
C.政治黑暗导致民不聊生 |
D.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 |
13.
《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领颜(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这一做法反映的实质是
A.扩大六部权力 |
B.加强君主专制 |
C.扩大地方权力 |
D.改革丞相制度 |
15.
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他马踏幽燕,定鼎京城,被称为“闯王”。下列有关李自成农民起说法正确的是
A.李自成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 |
B.李自成在推翻明朝后建立了“大顺”政权 |
C.“均田免赋”使李自成的起义队伍发展迅速 |
D.李自成为了推进全国统一,在明朝灭亡后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
16.
“明修长城清修庙”,反映的是清朝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怀柔的政策。下列历史事件中能反映这一政策特点的是( ▲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 B.册封达赖和班禅 |
C.政府在多地设置茶马司 | D.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
17.
2015年10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一青蒿素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我国历史上,明朝也曾有人历时27年编成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著作。它是
A.《黄帝内经》 |
B.《伤寒杂病论》 |
C.《千金方》 |
D.《本草纲目》 |
18.
19世纪初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这句话说明了
A.小说代表了明清文学发展的最高成就 |
B.《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
C.《红楼梦》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 |
D.《红楼梦》囊括了中国所有文学的发展特点 |
19.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下列史实能体现“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的是
A.戚继光抗倭 | B.郑成功收复台湾 | C.康熙亲征噶尔丹 | D.雅克萨之战 |
20.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下列各项均体现上述观点,其中发生于明清时期的史实是
①忽必烈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进一步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捍卫了国家主权
③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进一步密切了西藏与内地的联系,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④乾隆帝时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了祖国西北边疆
①忽必烈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进一步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捍卫了国家主权
③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进一步密切了西藏与内地的联系,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④乾隆帝时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了祖国西北边疆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