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隋、唐、宋三个王朝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唐朝诗人皮日休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二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饱腹而身毙。……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按用重法邪?
材料三
(1)材料一中“此河”的中心在哪里?“此河”的开凿对后世的发展有什么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回答,材料二中的君主是谁?为了“存百姓”,他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的表格概括,南北方的人口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导致这一变化的政治因素是什么?材料反映了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4)综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影响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一 唐朝诗人皮日休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二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饱腹而身毙。……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按用重法邪?
——节选自《贞观政要》
(大意是:作为一个君王,一定要使百姓能够生存。如果君王损害百姓的利益来达到享乐的目的,就好像是割自己身上的肉吃到肚子里,虽然肚子饱了,人却已经死亡。我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吃穿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盜贼了,怎么能用严厉的刑法呢?)材料三
朝代 | 南方 | 北方 |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中数比例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中数比例 | |
西汉 | 2470685 | 19.8% | 9985785 | 80.2% |
唐朝 | 3920415 | 43.2% | 5148529 | 56.8% |
南宋 | 11240760 | 62.9% | 6624296 | 37.1% |
(1)材料一中“此河”的中心在哪里?“此河”的开凿对后世的发展有什么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回答,材料二中的君主是谁?为了“存百姓”,他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的表格概括,南北方的人口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导致这一变化的政治因素是什么?材料反映了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4)综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影响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责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意思是: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重视中原的汉族,轻视少数民族,只有我能对他们一视同仁!)

材料三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阁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唐太宗在与少数民族交往中采取什么态度?
(2)材料二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3)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在历史上称为什么?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北宋和哪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
(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交往的主流趋势是什么?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责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意思是: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重视中原的汉族,轻视少数民族,只有我能对他们一视同仁!)
——《资治通鉴》唐纪十四
材料二 《唐蕃关系示意图》
材料三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阁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唐太宗在与少数民族交往中采取什么态度?
(2)材料二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3)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在历史上称为什么?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北宋和哪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
(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交往的主流趋势是什么?
3.
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有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材料三 元朝疆域图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创立这种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他”釆取“分化事权”等一系列措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地图表明元朝疆域空前辽阔,这对中华各民族的发展有什么作用?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在地方行政管上实行了哪一创新性制度?
(4)上述三则材料,对你有何启示?
材料一 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有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北宋时在中央,他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他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他还设置官职以分知州的权利,被以后的历代沿用。材料三 元朝疆域图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创立这种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他”釆取“分化事权”等一系列措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地图表明元朝疆域空前辽阔,这对中华各民族的发展有什么作用?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在地方行政管上实行了哪一创新性制度?
(4)上述三则材料,对你有何启示?
2.选择题- (共16题)
5.
“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期特有的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
④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
④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6.
隋炀帝死后,被葬在扬州西北的雷塘。唐朝诗人罗隐在《炀帝陵》一诗中写道:“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关于隋炀帝落得如此下场,隋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科举制的实行 |
B.北方少数民族的军事打击 |
C.隋炀帝的暴政 |
D.南方陈朝的重新崛起 |
9.
“你从盛唐款步走来……你从险关蜀道走过,赢得诗仙”的美誉。你在诗的世界天马行空,留下豪放飘逸;大笔一挥,磅礴势让犬下才子惊叹:执笔一顿,人唐盛世又多一份精彩。”材料中“你”是
A.杜甫 |
B.李白 |
C.白居易 |
D.柳公权 |
13.
宋代早市紧接夜市,因其凌晨营业,天明即散,故被时人形象地称为“鬼市”。“鬼市”不仅在都城里普遍存在,外地州县也是如此。这反映了宋代
A.农业的发展 |
B.手工业的进步 |
C.商业的繁荣 |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16.
“北宋时期,(相比)状元及第(的荣耀),即使(武将)率领数十万,光复幽蓟两地,军队高奏得胜之歌回还,在太庙献上胜利捷报,这样的荣耀也是比不上的。”材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
A. 重文轻武
B. 守内虚外
C. 对外开放
D. 重视边防
A. 重文轻武
B. 守内虚外
C. 对外开放
D. 重视边防
17.
“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祖孙三代鏖战六七十年,其后征服民族多至720部。”这是马克思对下列哪一人物的评价( )
A.耶律阿保机 | B.阿骨打 | C.成吉思汗 | D.忽必烈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