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具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昂扬进取的精神。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忆昔》
材料二 唐朝户数在639年(贞观13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开元28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冷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1)据材料一指出该诗人生活在唐朝的什么特殊时代?他的诗被后人称誉为什么?
(2)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材料二的数据印证了材料一中哪一句诗所描述的情况?
(3)材料二中,639~751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从贞观到开元主要是哪三位统治者开拓创新、昂扬进取(按次序写出)?其中,第二位统治者在中国历史上有何特殊地位?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下,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材料二 海外贸易的兴盛刺激了中国的内部生产,宋代的冶铁数量在当时整个世界应该是数一数二的,其他如制造瓷器、丝绸、茶叶、酒类以及各种工艺品,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也是惊人的。也因为这些缘故,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而在完全失去北方以后,偏安在南边的南宋,地方小了,人口少了,生活条件居然比过去还好。
——上述材料均选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形及其原因,并指出北民南迁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的一个事例,并分析宋代之所以能这样做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宋时期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的新发展各一例,论证材料二中“生活条件居然比过去还好”的结论。
(4)材料二反映了南宋时哪一历史进程最后完成?该进程开始的时间是什么?
2.选择题- (共17题)
A.南宋临安 | B.唐代洛阳 | C.北宋东京 | D.元朝大都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