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5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隋唐时期,中华民族意无穷的魅力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和平繁荣的和谐社会景象。据此完成下列主题探究的问题:
(政通人和的盛世)
(1)大唐时期,社会经济呈现整体繁荣上升的态势,出现了著名的盛世局面。请列举出一个盛世名称;并写出当时在位的皇帝为此所采取的措施。
(和善友好的交往)
(2)隋唐时期,中原与国内各民族保持密切联系,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中外交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请你“用事实说话”,分别举出唐朝时与吐蕃保持密切联系以及与日本友好交往的事例(各举一列)。
(丰富多彩的文艺)
(3)唐朝时期,文学艺术成就斐然,在诗歌、书法和绘画方面人才辈出,请各举一位。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宋时期政权示意图
(1)结合图示,你认为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权存在的突出特点是( )
A、国家统一 B、政权并立
材料二:宋代经济发展组图
(2)结合材料和所学,说说图片分别代表宋代南方经济哪一部分发展?
材料三: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社会相对稳定……丝麻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此,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出现。“苏瑚熟,天下足”的谚语。
(3)“苏瑚熟,天下足”表明 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4)材料三说明两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说说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5)今天我国正在开展一项伟大的工程——西部大开发,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西部大开发有哪些好的建议?
材料一: 两宋时期政权示意图

(1)结合图示,你认为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权存在的突出特点是( )
A、国家统一 B、政权并立
材料二:宋代经济发展组图

(2)结合材料和所学,说说图片分别代表宋代南方经济哪一部分发展?
材料三: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社会相对稳定……丝麻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此,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出现。“苏瑚熟,天下足”的谚语。
(3)“苏瑚熟,天下足”表明 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4)材料三说明两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说说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5)今天我国正在开展一项伟大的工程——西部大开发,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西部大开发有哪些好的建议?
3.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 制度篇
(1)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元朝在地方上实行的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学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学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探究二 经济篇
(3)早在六七千年前,我国的原始居民就培植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水稻和粟,你知道在宋代从越南引进农作物叫什么
(4)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我国唐代生产工具创新和改进方面的一例,说明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促进了社会发展。
探究三 文化篇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5)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 说出我国宋、元时期的主要的文学表现是什么?并举一例这一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探究四 感悟篇
(6)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探究一 制度篇
(1)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元朝在地方上实行的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学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学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 B.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
C.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 D.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
(3)早在六七千年前,我国的原始居民就培植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水稻和粟,你知道在宋代从越南引进农作物叫什么
(4)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我国唐代生产工具创新和改进方面的一例,说明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促进了社会发展。
探究三 文化篇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5)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 说出我国宋、元时期的主要的文学表现是什么?并举一例这一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探究四 感悟篇
(6)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4.
魏晋南北朝以来,我国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南移的过程。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南侵,使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北方战乱使中原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推动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南方地区大多日照充足,降水充沛,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两宋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概况》
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的表格反映了唐以来人口(户)数的变化,根据数据变化说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到哪个朝代最后完成?这时的经济重心已从北方的什么流域转移到南方的什么流域?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至少两点)
(3)据材料三,请问宋朝统治者为管理海外贸易,专门设置了什么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至少写两点)
(4)我国古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变化对今天经济的发展有何借鉴作用?
材料一:
朝代 | 南方 | 北方 |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 |
唐朝 | 3920415 | 43.2% | 5148529 | 56.8% |
南宋 | 11224760 | 62.9% | 6624296 | 37.1% |
材料二: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南侵,使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北方战乱使中原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推动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南方地区大多日照充足,降水充沛,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两宋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概况》
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的表格反映了唐以来人口(户)数的变化,根据数据变化说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到哪个朝代最后完成?这时的经济重心已从北方的什么流域转移到南方的什么流域?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至少两点)
(3)据材料三,请问宋朝统治者为管理海外贸易,专门设置了什么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至少写两点)
(4)我国古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变化对今天经济的发展有何借鉴作用?
5.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歇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一)识图辨史

请回答:
(1)、根据上面三幅图,请你说出与它们有关的中国古代的三大发明。
(2)、这些中国古代发明经哪里传到欧洲?请你结合其中的一项发明,谈谈它对世界的发展有何贡献?
(二)、文化探究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
(3)、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宋时期的主要的文学表现形式是什么?
(三)、启示感悟
(4)、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一)识图辨史

请回答:
(1)、根据上面三幅图,请你说出与它们有关的中国古代的三大发明。
(2)、这些中国古代发明经哪里传到欧洲?请你结合其中的一项发明,谈谈它对世界的发展有何贡献?
(二)、文化探究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
(3)、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宋时期的主要的文学表现形式是什么?
(三)、启示感悟
(4)、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2.选择题- (共15题)
8.
宋真宗亲撰《励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反映了宋朝统治者推行的国策是( )
A.重武轻文 | B.重农抑商 | C.重视教育 | D.重文轻武 |
13.
后人仿照杜甫凭吊诸葛亮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冤死,常使后人泪满襟”的诗句表达了后人对哪位历史人物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
A.文天祥 | B.岳飞 |
C.寇准 | D.秦桧 |
19.
有人曾对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评价道:一项是阳刚的一撇,另一项是阴柔的一捺,在中国的大地上书写了一个巨大的中国“人”字。这两项工程是( )
A.长城、都江堰 | B.秦兵马俑、都江堰 |
C.长城、京杭大运河 | D.长城、郑国渠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