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中华民族大家庭各兄弟民族之间的交往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时期,尤其是唐朝前期,国内民族关系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隋唐之所以能在深度和广度上超过西汉,与民族融合密不可分。
材料二 唐朝对外交通 见下图

⑴材料一中指出“唐朝前期的国内民族关系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是什么政策促进了该局面的出现?唐朝曾与哪个少数民族“和亲”?请举出一个典型事例。
⑵材料二中数字所表示的国家与唐朝交流比较频繁,①③分别是指哪两个国家?请你任选其中一个国家,用史实说明中外的友好交往。
材料三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⑶据材料三指出,宋朝的海外贸易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结合知识分析,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至少写两点)
材料四 蒙古等族人民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
⑷材料四反映的民族交融的盛况出现在哪个朝代?这一时期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是什么?
材料一 唐朝时期,尤其是唐朝前期,国内民族关系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隋唐之所以能在深度和广度上超过西汉,与民族融合密不可分。
材料二 唐朝对外交通 见下图

⑴材料一中指出“唐朝前期的国内民族关系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是什么政策促进了该局面的出现?唐朝曾与哪个少数民族“和亲”?请举出一个典型事例。
⑵材料二中数字所表示的国家与唐朝交流比较频繁,①③分别是指哪两个国家?请你任选其中一个国家,用史实说明中外的友好交往。
材料三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⑶据材料三指出,宋朝的海外贸易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结合知识分析,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至少写两点)
材料四 蒙古等族人民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
⑷材料四反映的民族交融的盛况出现在哪个朝代?这一时期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是什么?
2.
唐宗宋祖所种下的世界强国之林的民族精神基因,必将促进当今中国伟大的民族复兴梦的实现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dàn,吃的意思)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
材料二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⑴ 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的“为君之道”?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在经济上采取了怎样的“利民”措施?
⑵ 联系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唐太宗是如何“以古为鉴”的?如何“以人为鉴”的?
材料三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⑶据所学回答,材料三中的“太祖”指何人?他是通过什么事件当上皇帝并建立宋朝的?
⑷材料三中,普认为“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的原因是什么?他给“太祖”贡献了什么计策?为防止此弊端的出现,宋初统治者制定了哪一基本国策?
⑸从唐宗宋祖宗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治国或做人的智慧?
材料一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dàn,吃的意思)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
材料二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⑴ 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的“为君之道”?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在经济上采取了怎样的“利民”措施?
⑵ 联系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唐太宗是如何“以古为鉴”的?如何“以人为鉴”的?
材料三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⑶据所学回答,材料三中的“太祖”指何人?他是通过什么事件当上皇帝并建立宋朝的?
⑷材料三中,普认为“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的原因是什么?他给“太祖”贡献了什么计策?为防止此弊端的出现,宋初统治者制定了哪一基本国策?
⑸从唐宗宋祖宗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治国或做人的智慧?
3.
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2)唐朝时期,唐太宗、武则天是怎样完善科举制度的?

(4)村料三绘制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A、B、C三处应该填写的内容。

(5)农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请写出材料四中出现的两种新农具。
材料一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
(1)依据材料一,与前朝相比,隋朝选拔人才的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回答这一变化的积极意义。(2)唐朝时期,唐太宗、武则天是怎样完善科举制度的?
材料二 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宋代科举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只要登科一般都授予官职,逐渐形成庞大的文官集团。
(3)依据材料二回答,宋朝是如何改革和发展科举制的?这一举措造就了宋朝怎样的文治局面?材料三 如下图

(4)村料三绘制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A、B、C三处应该填写的内容。
材料四 如下图

(5)农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请写出材料四中出现的两种新农具。
2.选择题- (共11题)
4.
《阿骨打传奇》以生动的语言、感人的情节,讲述了阿骨打解放奴隶、爱人才、爱民众、聚民心等一系列故事。下列史实与阿骨打无关的是
A.统一女真各部 |
B.建立大金 |
C.颁行女真文字 |
D.订立澶渊之盟 |
7.
《金佗续编》记载:“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家军抵抗的是( )
A.契丹族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 | B.党项族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 |
C.女真族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 | D.蒙古族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 |
8.
成吉思汗以征服武功震撼世界,忽必烈则以文治著称于天下。下列不属于忽必烈“文治”是( )
A.实行“治国安民”的方略 | B.广开言路,注重农桑 |
C.推行中原王朝的各种制度与文化 | D.进攻南宋,统一全国 |
11.
下图是被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这些西夏王是哪一少数民族的首领( )


A.契丹族 | B.匈奴族 | C.鲜卑族 | D.党项族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