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65044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5/3

1.综合题(共2题)

1.
我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两宋时期,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极为复杂的时期,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某校七年级(1)班举办了一次以“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为主题的知识探究。如果你是班级中的一员,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列举与两宋政权并立的三个少数民族政权。并说出其政权分别是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
(2)说出三位两宋时期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
(3)归纳两宋时期与少数民族之间战与和的史实各一例。
(4)请你就如何发展民族关系写一句宣传语。
2.
问答题:我国江南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朝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迁移),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

(1)材料一反映了江南地区能够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从材料二、三中可以看出江南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
(2)材料三中的“苏湖”在当时有什么特别之处?当时江南地区种植的优良水稻的品种是什么?
(3)材料二、三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最终在什么时候完成?
(4)你认为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2.选择题(共12题)

3.
宋太祖赵匡胤曾非常豪迈地咏诗说:“未离海底千山黑,月到中天万国明。”似乎是气魄很大,但是北宋并没有完全实现国家的统一。下列各少数民族政权,曾经与北宋并立的是:
①南宋②辽③)金④西夏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4.
与汉唐相比,宋元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①经济重心移移至江南地区②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了纸币③对外贸易烦繁,转为以海路为主④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
从东汉末年开始一直到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对这一巨大变迁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北方战乱频繁,南方较少
B.大量人口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増加了那里的劳动力
C.自然条件变化,江南地区农业发展快,超过了北方
D.政治中心转移到了北方
6.
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正确的是:
①北宋的建立②阿骨打建立金国③元吴建立大夏国④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④③①② D. ④①③②
7.
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下列描述中能反映这一现象的有:
①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准河以南地区②(江南)地广人稀,人们没有多少积蓄,大多很贫因③“苏湖熟,天下足” ④商业贸易空前活跃,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8.
宋代商业发达、城市繁荣、对外贸易发达,下列哪些新事物的出现可以佐证这一观点:
①交子②市③瓦子④市舶司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9.
从唐朝灭亡到南宋建立这一历史时期,边疆民族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割据分裂局面。下列政权没有出现并立现象的是(   )
A.五代和契丹B.辽和北宋
C.金和北宋D.辽和南宋
10.
1141年后,我国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南方经济得到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A.南宋与金订立了和约
B.宋辽议和
C.北宋陆续消灭了各地的割据政权
D.经济重心的南移
11.
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行列
B.宋代社会商品经济活跃
C.宋代茶盐企业已采取现代管理制度
D.银企之间票据流通频繁.
12.
(2016·山东临沂·6)下图中的历史人年少有大志,“思大有为于天下”。他一生征战,一统天下,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的是(  )
①建立了元朝   ②创立行省制  ③灭亡南宋  ④废除丞相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
13.
下列内容属于宋元时期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的是:
A.造纸术的发明B.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
C.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上D.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14.
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众多唐代诗人中,诗作既豪迈飘逸又清新瑰丽,被称为“诗仙”的是 (  )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王维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