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书籍·阅读·进步
材料一宋朝印刷业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雕版印刷技术进一步提高,又发明了活字印剧技术。宋朝政府把出版书籍看作是振兴文教和巩固统治、宣扬国力的一项措施。国子监是全国最高学府,刊印书籍质量精良,不以营利为目的,只收墨工本费。宋朝还有大量民间书坊和书店,出版的书籍种美多,数量大,但因节约成本,质量不如政府所印。
——摘编自潘吉星《中中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等
(1)依据材料一,対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划“√”: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划“×”: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O”.
①活字印刷技术出现在宋朝。
②宋朝政府重视书籍的印刷和出版。
③活字印刷成为宋朝印制书籍的主要方式。
④宋朝民间刻印的书籍质量好于政府印制
材料二

(2)从材料二的书籍中任选其一(《马可·波罗行纪》除外),说出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及这一事件的作用。
示例:书籍:《马可·波罗行纪》
相关事件:新航路开辟作用: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三1900-1911年,中国翻译西方书籍至少1599种,超过此前翻译书籍总数的两倍。
晚清时期翻译西方各类书籍比例如下:

——摘编自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3)依材料三,说出1900年前后中国翻译西方书籍发生变化。结合所学,分别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近年来,随着网络在线阅读等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流行,传统阅读方式正在受到挑战。网络媒体带来大量信息,搜索更加方便:数字化阅读以文字、音像、视频满足着人们的多元阅读需求。但以快餐式、碎片化、跳跃式为特征的“浅阅读”可能减弱阅读者深入思考和科学思辨的能力,造成读写、表达能力的下降,引起人们的担优。
——摘编自刘艳妮《数字化阅读对传统阅读的影响研究》等
(4)依材料四,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对阅读方式变化的看法。
材料一宋朝印刷业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雕版印刷技术进一步提高,又发明了活字印剧技术。宋朝政府把出版书籍看作是振兴文教和巩固统治、宣扬国力的一项措施。国子监是全国最高学府,刊印书籍质量精良,不以营利为目的,只收墨工本费。宋朝还有大量民间书坊和书店,出版的书籍种美多,数量大,但因节约成本,质量不如政府所印。
——摘编自潘吉星《中中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等
(1)依据材料一,対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划“√”: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划“×”: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O”.
①活字印刷技术出现在宋朝。
②宋朝政府重视书籍的印刷和出版。
③活字印刷成为宋朝印制书籍的主要方式。
④宋朝民间刻印的书籍质量好于政府印制
材料二

(2)从材料二的书籍中任选其一(《马可·波罗行纪》除外),说出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及这一事件的作用。
示例:书籍:《马可·波罗行纪》
相关事件:新航路开辟作用: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三1900-1911年,中国翻译西方书籍至少1599种,超过此前翻译书籍总数的两倍。
晚清时期翻译西方各类书籍比例如下:

——摘编自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3)依材料三,说出1900年前后中国翻译西方书籍发生变化。结合所学,分别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近年来,随着网络在线阅读等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流行,传统阅读方式正在受到挑战。网络媒体带来大量信息,搜索更加方便:数字化阅读以文字、音像、视频满足着人们的多元阅读需求。但以快餐式、碎片化、跳跃式为特征的“浅阅读”可能减弱阅读者深入思考和科学思辨的能力,造成读写、表达能力的下降,引起人们的担优。
——摘编自刘艳妮《数字化阅读对传统阅读的影响研究》等
(4)依材料四,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对阅读方式变化的看法。
2.
山东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研学旅行资源。某学校计划组织-次“感悟山东历史”主题研学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准备工作。
(活动一)识历史地图,明悠久历史

(1)山东又称“齐鲁之邦”。齐国、春国等诸侯国的出現与西周开始实行的什么制度有关?图中的哪个字母表示齐国的位置?
(活动二)读齐鲁历史,晓儒学发展
作为齐鲁文化核心的儒学产生于春秋时期的鲁国,由孔子开创,孟子等继往开来,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儒学崇尚仁义的思想观点并不被秦始皇所重视,反而制造了“焚书坑儒”的文化劫难。汉武帝在位时采纳儒生董仲舒的建议,最终奠定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儒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什么建议“最终奠定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活动三)建资料卡片,知山东名人;

(3)完善上面资料卡的内容。①__________(人物): ②____ (作品)。
(活动四)亲历纪念地,育爱国情怀

(4)图一中的“甲午战争”爆发于哪一年?图二纪念的“五四运动”是一次什么性质的运动?图三纪念的“台儿庄大战”的主要指挥者是谁?
(5)谈谈你参与这次研学旅行活动的感想。
(活动一)识历史地图,明悠久历史

(1)山东又称“齐鲁之邦”。齐国、春国等诸侯国的出現与西周开始实行的什么制度有关?图中的哪个字母表示齐国的位置?
(活动二)读齐鲁历史,晓儒学发展
作为齐鲁文化核心的儒学产生于春秋时期的鲁国,由孔子开创,孟子等继往开来,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儒学崇尚仁义的思想观点并不被秦始皇所重视,反而制造了“焚书坑儒”的文化劫难。汉武帝在位时采纳儒生董仲舒的建议,最终奠定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儒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什么建议“最终奠定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活动三)建资料卡片,知山东名人;

(3)完善上面资料卡的内容。①__________(人物): ②____ (作品)。
(活动四)亲历纪念地,育爱国情怀

(4)图一中的“甲午战争”爆发于哪一年?图二纪念的“五四运动”是一次什么性质的运动?图三纪念的“台儿庄大战”的主要指挥者是谁?
(5)谈谈你参与这次研学旅行活动的感想。
2.选择题- (共30题)
4.
“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材料中宋代“商业革命”的突出表现是指
A.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 |
B.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
C.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
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
5.
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
A.等级森严 |
B.商业繁荣 |
C.重农抑商 |
D.重文轻武 |
6.
明确时序是理解历史的基础。下列历史人物在中外交流中做出过突出贡献,其活动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张骞出使西域
②鉴真东渡
③郑和下西洋
④马可•波罗来华
⑤玄奘西行
①张骞出使西域
②鉴真东渡
③郑和下西洋
④马可•波罗来华
⑤玄奘西行
A.①②⑤③④ | B.①⑤②④③ | C.①⑤④②③ | D.②⑤①④③ |
7.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辉煌,李约瑟认为,“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下列科技成就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齐民要术》 | B.火药 | C.指南针 | D.《天工开物》 |
8.
“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明初的科举制度成为中国文化“厄运”的原因是
A.注重考查诗赋 |
B.打破门第限制 |
C.采用八股取士 |
D.考生任意发挥自己的见解 |
9.
《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秦朝尽管县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制度……推行了1700年,其间只逐步作了修正。”“其间只逐步作了修正”包含的内容有( )
①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②隋朝开创科举制度
③唐朝开创三省六部制
④明太祖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①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②隋朝开创科举制度
③唐朝开创三省六部制
④明太祖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 | D.①④ |
10.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 ( )
A.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中国民族工业开始艰难发展 |
C.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11.
了解历史人物,一定要探究相关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下列人物对应项对其贡献的概括有待考证的是( )


A.兴办洋务,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 |
B.把“启蒙之水”(指民主与科学)洒向“孔孟弥漫的大道上” |
C.希望在中国完成从君主制到共和制的转变,掀起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 |
D.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使民主主义成了正统 |
13.
1919年,美国教育家杜威应邀访华。7 月 2 日,他极其兴奋地在寄往美国的家书里写道: “今天的新闻就是中国代表团拒绝签署巴黎和约。这条新闻真是太好了,都不像是真的。你们想象不到,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对中国而言意味着什么。这是公众意见的胜利,一切都是由 这些学校里年轻的男孩女孩们推动的。”杜威的家书表明他见证了( )
A.戊戌变法 | B.辛亥革命 | C.五四运动 | D.国民大革命 |
14.
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0多年的足迹,有些城市永载史册。我们依次选择上海、南昌、延安、深圳的理由是
①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地
②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③人民军队的创建之地
④中共七大召开地
①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地
②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③人民军队的创建之地
④中共七大召开地
A.①②③④ |
B.①④③② |
C.③④①② |
D.①③④② |
15.
1936年,范文澜在《大丈夫:范文澜说英雄》序言中写道:“每当外力入侵中国的时候,总有许多忠臣义士,用各种方式参加民族间悲壮的斗争……他们拼出血和生命,去保证民族的生存。”作者上述言论的目的是
A.呼吁民众弘扬民主精神 |
B.强调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
C.督促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
D.唤起民众抵御外来侵略 |
16.
历史学家章开沅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与张謇选择实业有关的是
A.创办湖北织布局 | B.创办大生纱厂 | C.创办轮船招商局 | D.创办汉阳铁厂 |
17.
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周恩来讲话的主旨是
A.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
B.剖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 |
C.强调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
D.反思“大跃进”出现的问题 |
18.
2018年是党的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周恩来诞辰120周年。某校举办周恩来事迹展,可选取的素材按照时间排列有( )
①迎接尼克松访华
②领导南昌起义
③指挥台儿庄战役
④参与解决西安事变
⑤出席万隆会议
①迎接尼克松访华
②领导南昌起义
③指挥台儿庄战役
④参与解决西安事变
⑤出席万隆会议
A.②④⑤① | B.②③①⑤ | C.②④③①⑤ | D.④③⑤① |
19.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帝国废墟上建起许多盗族王国,其中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法兰克王国。以下当代国家同古代日耳曼人和日耳曼人国家有关的是( )
①希腊
②法国
③德国
④意大利
①希腊
②法国
③德国
④意大利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21.
“仅1100—1300年间,英国新增城市达到140座,德意志则更多。”这些“城市”可能
A.由刹帝利把持军政大权 |
B.仍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 |
C.会定期分地给农民耕种 |
D.是打破封建制度的力量 |
23.
当一个民族必须解除其与另一个民族之间迄今所存在着的政治联系时,就要求他们一定要把哪些迫使他们不得已而独立的原因宣布出来。这一主张应出自
A.《权利法案》 |
B.《独立宣言》 |
C.《人权宣言》 |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24.
“蓝白红旗(法国国旗)不是法国第一个用,实际是荷兰先用的,但是真正将这个旗帜打遍天下,而且扛上这面旗帜传播了整个自由、平等、博爱理念的是拿破仑。”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拿破仑战争摧毁了欧洲封建制度 |
B.拿破仑战争给欧洲国家带来灾难 |
C.蓝白红旗成为了对外侵略的象征 |
D.拿破仑战争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 |
25.
甘地在《印度自治》中说:“正是由于机器使印度赤贫遍野。曼彻斯特给我们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由于曼彻斯特,印度的手工业差不多消亡了。”材料反映出( )
A.甘地具有反工业化倾向 |
B.印度手工业即将消亡 |
C.甘地倡导“回到纺车去” |
D.甘地致力于解决民生问题 |
27.
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出现过一幕幕“解放”的宏大篇章。某历史兴趣小组围绕这一主题进行 了研究性学习 活动,在展示交流中他们形 成了下面几种认识,其中表述有误的是( )
A.![]() | B.![]() |
C.![]() | D.![]() |
28.
综合分析下列两幅图片能得出的认识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各国实力对比发生变化 |
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拥有的殖民地均有所增长 |
C.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其拥有殖民地的多少 |
D.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
29.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下列关于西方“福利国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目的是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
B.涉及医疗、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等方面 |
C.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
D.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等国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宣布成为“福利国家” |
30.
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水利史上著名的大坝时代。1935年,科罗拉多河上高约223米的胡佛水坝宣告竣工。当时美国大规模兴修水利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恢复银行信用 |
B.加强政府对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 |
C.限制主要农产品的生产 |
D.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产和消费能力 |
31.
1941年,罗斯福曾说:“你可以把它(战争)比作一场英式足球赛,我们就好像是预备队,闲坐在一旁的长凳上瞧人家的。俄国和中国形成先上场的第一队……在球赛进行到我们的先锋队员快要疲乏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参加进去,做最后的一击,以决定全局的胜利。”导致美国“参加进去”的是
A.卢沟桥事变 |
B.日本偷袭珍珠港 |
C.德军进攻苏联 |
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3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9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