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检测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65025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4

1.综合题(共2题)

1.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结 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一: 走进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1)举例说明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
(2)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融合?
步骤二: 体验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3)请写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张骞出使西域最终起到了什么作用?
(4)穿时空隧道,你来到了北魏时期,亲历了北魏一位皇帝改革的前后情况,试举两例说明他进行改革前后北魏的变化有哪些?
步骤三: 感悟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5)由史及今,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
2.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40周年,实践证明唯有改革才能推动生产力的迅猛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顾我国历史上的改革,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右边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僇力本(农桑)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史记·商君列传》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迁都以前,孝文帝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以后,进一步实行改革……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传统的汉文化得到更大发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回答:为顺应生产力发展,“商君”采取了哪一经济措施?《史记·李斯列传》中又是如何评价商鞅变法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作用。   
(4)综合以上两大改革,你认为改革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2.选择题(共3题)

3.
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 你认为哪一个最能准确地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 )
A.张峰: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B.王平: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李涛:捍卫主权与民族融合D.赵华:经济衰退与科技进步
4.
北魏孝文帝对大臣说:“我贵为天子,何必一定要居住于中原呢?只不过是想让你们的后代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开阔自己的眼界罢了。如果长期居住在北方,一旦遇到不学无术的君主,就不免沦为他人的囚徒了。”为此,北魏孝文帝采取的措施是
A.迁都洛阳B.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C.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D.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5.
东汉末年,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三国局势的示意图是
A.
B.
C.
D.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