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材料一: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上下求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改编自《百年中国》解说词
(1)材料认为“1921年是全新时代的开端”是因为这一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正确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
材料二:

(2)图一唱响了哪一历史时期的时代最强音?图二的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材料三:我们党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九四九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
(3)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谈谈我国应该怎样做才能实现“强国梦”?
材料一: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上下求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改编自《百年中国》解说词
(1)材料认为“1921年是全新时代的开端”是因为这一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正确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
材料二:

(2)图一唱响了哪一历史时期的时代最强音?图二的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材料三:我们党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九四九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
(3)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谈谈我国应该怎样做才能实现“强国梦”?
2.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鲜明主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思想路线是什么?为“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次会议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
材料二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2)我国“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主要是指在农村实行哪一制度?“80年代中后期”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
材料一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思想路线是什么?为“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次会议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
材料二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2)我国“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主要是指在农村实行哪一制度?“80年代中后期”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
2.选择题- (共17题)
4.
今天的中学生可以博览群书,畅游书海,但在明朝的时候,许多知识分子只能在八股文中挣扎,请问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A.选拔皇帝的忠实奴仆 |
B.推进教育制度的发展 |
C.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 |
D.保留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 |
6.
林则徐在寄语某历史人物时说:“将来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然西定新疆,舍君莫属!”与材料中的“君”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左宗棠收复新疆 |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
C.关天培勇抗英军 |
D.邓世昌黄海撞日舰 |
7.
某校八年级历史学习小组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准备做个历史图片展,小组成员草拟了图展主题,请你选出最恰当的一个


A.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 B.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
C.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
11.
在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曾一度以苏联为榜样,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此为课题进行了探究,把我国向苏联学习的事件整理出来,其中有一项与历史不相符合,请你帮他们指出来
A.1936年,苏联新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B.1928年,苏联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中国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
C.苏联农业集体化﹣﹣人民公社化运动 |
D.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改革开放 |
12.
学习和研究历史要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老师给某学习小组出示了几个时间点,告诉同学们,它们是相互关联的一组时间点,这个学习小组的四个学生做出了下列解读,你认为最准确的是


A.改革开放后邓小平理论的发展、确立 |
B.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
C.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
D.改革开放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
13.
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一封电报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该情报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
A.参加万隆会议 |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抗美援朝 | D.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
14.
自1978年以来,粮票、布票、油票等品种繁多的购物票证相继被取消。这些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 )
A.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 B.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
C.人们的购物方式发生了变化 | D.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
15.
美国费城的“自由钟”是独立的象征。它的钟声曾在1776年7月4日和1783年4月16日两次响起,这两次钟声代表的深刻含义分别是
A.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美国独立战争结束 |
B.美国诞生;美国建立联邦制国家 |
C.美国独立战争开始;萨拉托加大捷胜利 |
D.美国诞生;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
17.
2018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该文献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它的发表标志着( )
A.列宁主义的诞生 |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C.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 | D.***思想的诞生 |
18.
俗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探究资本主义从20世纪20年代的繁荣时期转为三四十年代的动荡时期的因素中,下列哪一项堪称“萧何”
A.第一次世界大战 |
B.斯大林模式 |
C.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
D.经济大危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