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2019届九年级中考综合模拟(一)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649973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3/4

1.判断题(共3题)

1.
有文章中写道:“1918年的数据是,当时日货占(中国)所有进口货的44%,两年后降到24%,近乎腰斩了。这是百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抵制日货运动。”这次抵制日货运动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2.
1971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美帝国主义……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宣告彻底破产。这是……一切维护正义的国家的胜利,是全世界人民的胜利。该社论评述的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3.
这个协定签订后,自德国返回伦敦的英国首相张伯伦,在机场上挥舞着协定,得意地宣称:“我带来了整整一代人的和平!”但是,不到两年英国就遭到了德国飞机的猛烈轰炸。“这个协定”是《慕尼黑协定》。

2.综合题(共2题)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之所以能够进行这场前所未有的全民族抗战并取得胜利,是由于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空前觉醒和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凝聚力。更为重要的是,这时中国已经有了使自己走向伟大复兴的先进的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是民族解放战争获得完全胜利的首要条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坚持和发展,是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保证。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欧洲、亚洲等战场的巨大胜利,有力地支援了中国的抗战。苏、美、英等国给中国抗战以人力、物力的援助。世界许多国家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还以各种方式支援中国。所有这些,都成为鼓舞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直到最后胜利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材料二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美国、苏联、英国的援华物资通过陆路、海路和航空运到中国,支援了中国的抗战。为此,美国的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中指出,国际的物资援助和供应是维持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取得十四年抗战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论材料二中美国学者的观点。
5.
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宣言》称,“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相信,未来社会中,资产阶级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剥削制度将被消灭,因此不再有阶级。未来社会必将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由于马克思、恩格斯以建立一个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为目标,所以他们的思想为人们所向往、所追求。
——摘编自刘玉安等《西方政治思想通史》
(1)材料一中的《宣言》是指哪部著作?依据材料一,说出马克思和恩格斯构想的未来理想社会的特点。
材料二 俄国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很少引起关注。列宁在俄国夺取政权后,李大钊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虽然李大钊接受了俄国革命的主张,陈独秀也注视着俄国革命的局势,但他们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者。1919年的反帝运动期间,李大钊、陈独秀的思想有了重大发展,他们都坚定地站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阵营,并且还有一群学生追随他们。
——摘编自史华慈《中国的共产主义与***的崛起》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示意图
(2)依据材料二,说出促成以上各阶段转变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材料三 
 
革命道路
建设道路
马克思
主义理论
武装斗争夺取政权。
发展生产力,实现共产主义。
苏俄
(联)
国情:主要城市工人阶级力量强大。
道路:在中心城市发动武装起义进而夺取全国胜利,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被视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经典道路。
领导人:列宁。
政策:①。
内容: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发展商品经济。
中国
国情: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在农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
道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领导人:②。
道路:改革开放。
内容: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经济特区。
 
(3)依据材料三,说出苏俄(联)和中国革命道路的共同点。将表格中①②补充完整。
材料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价值原则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方法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展现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文化熔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编自方晓春《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逻辑关系》等
(4)依据材料四,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3.选择题(共12题)

6.
与郑和下西洋相关史实不相符的是
A.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
B.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C.对开发南洋作出了贡献
D.促进了我国与亚欧各国的友好往来
7.
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工业。“自强”的具体做法是创办
A.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湖北织布局
D.江南制造总局
8.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近代民主革命时期力量变化的趋势,其中与第二个高峰的形成直接相关的是
A.北伐战争的推动
B.南昌起义的爆发
C.“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9.
解放区流传着一首歌谣:最后一瓢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拿去缝军装,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这首歌谣反映了解放战争获胜的主要原因是(  )
A.解放军作战勇敢B.国民党军战斗力低下
C.民众的大力支援D.解放军作战方针正确
10.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中写道:“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美国“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是指
A.《朝鲜停战协定》B.《凡尔赛和约》
C.《雅尔塔协定》D.《慕尼黑协定》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12.
城市既是现代文明的中心,又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阵地。小明写一篇介绍某个城市的文章,草拟了图中的三个标题,他要介绍的是
A.重庆
B.南京
C.深圳
D.杭州
13.
11-13世纪,西欧城市兴起,西欧的城市如法兰克福、伦敦、威尼斯、热那亚、巴黎、佛罗伦萨等都是这一时期兴起的。西欧城市兴起最伟大的意义是( )
A.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B.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
C.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
D.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4.
有人说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历史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其“狭隘”之处体现在:真正 享有民主权利的群体只有
A.成年男性公民B.妇女、外邦人C.城邦上层贵族D.五百人会议成员
15.
某校历史兴趣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拿破仑的“功”与“过”展开了讨论。下列是他们对拿破仑的一些评价,其中错误的是
A.颁布法典,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立法规范
B.建立军事帝国,维护封建主义专制统治
C.打败欧洲反法同盟,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D.发动侵略战争,引起被压迫民族的广泛反抗
16.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
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
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17.
当今世界,美国“一超”独大,但欧洲则说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日本也时而表现出与美国“貌合神离”,中国等金砖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日新增强。这一现象表明
A.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形成
B.两极格局崩溃
C.世界经济全球化
D.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3道)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