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古代的选官制度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面貌,也影响着世界文明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唐朝时科举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最重要,武则天时又推行了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宋朝时考试内容重经义,大幅扩大进士录取名额。明清时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被称为“八股文”。
——摘编自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材料二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木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燎、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三 由于文官制度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的驱使,以及中国科举考试的示范,西方国家在19世纪前后纷纷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该考试制度吸取了科举制的合理内核,而舍弃了科举考试空疏无用的经典内容。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一一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简要梳理中国科举制的主要发展历程。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影响。
(3)据材料一、二,指出材料三中科举制的“合理内核”的具体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说明对待科举制应持有的正确态度。
材料一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唐朝时科举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最重要,武则天时又推行了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宋朝时考试内容重经义,大幅扩大进士录取名额。明清时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被称为“八股文”。
——摘编自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材料二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木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燎、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三 由于文官制度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的驱使,以及中国科举考试的示范,西方国家在19世纪前后纷纷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该考试制度吸取了科举制的合理内核,而舍弃了科举考试空疏无用的经典内容。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一一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简要梳理中国科举制的主要发展历程。
朝代 | 发展概况 |
① | 设置进士科 |
唐朝 | 进士、明经最重要;② 、武举开始;重诗赋 |
明清 | 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文体是③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影响。
(3)据材料一、二,指出材料三中科举制的“合理内核”的具体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说明对待科举制应持有的正确态度。
2.
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贸往来是人类文明交往中的一种重要方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指出世界主要国家的贸易路线发生的变化。
(2)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说:“真正的全球贸易开始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与材料三反映的历史史实之间的联系。请从材料一、二、四中挑选一个材料为材料三所对应的史实产生的影响提供佐证材料。
(4)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贸往来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个影响各国经贸往来的其他因素,并举例加以说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指出世界主要国家的贸易路线发生的变化。
(2)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说:“真正的全球贸易开始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与材料三反映的历史史实之间的联系。请从材料一、二、四中挑选一个材料为材料三所对应的史实产生的影响提供佐证材料。
(4)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贸往来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个影响各国经贸往来的其他因素,并举例加以说明
3.
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在评价欧洲14-16世纪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时说:“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为他们效劳,借用它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的语文,演出世界历史的新的一幕。”
材料二 进步的观念在十八世纪的思想革命中是突出的。……哲学家们勇敢地转而抨击恼人的宗教和道德上的问题,勇敢地批评国家、社会和教会,并指出通向新的人间天堂的道路。
材料三 德国电视二台最近在黄金时段播出了一部名为《马克思和阶级斗争》的10集纪录片。……马克思“以人为本”的理念,对社会不公正问题的深入分析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目前,……很多城市里还有马克思阅读小组,“马克思”似乎回归德国人的生活了。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中“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和“演出新的一幕”的含义。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材料二中“……十八世纪的思想革命”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并分析该事件对法国产生的具体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马克思“回归”德国人生活的理由。通过以上探索学习,说一说上述材料所示的进步思想产生的共同作用。
材料一 马克思在评价欧洲14-16世纪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时说:“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为他们效劳,借用它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的语文,演出世界历史的新的一幕。”
材料二 进步的观念在十八世纪的思想革命中是突出的。……哲学家们勇敢地转而抨击恼人的宗教和道德上的问题,勇敢地批评国家、社会和教会,并指出通向新的人间天堂的道路。
材料三 德国电视二台最近在黄金时段播出了一部名为《马克思和阶级斗争》的10集纪录片。……马克思“以人为本”的理念,对社会不公正问题的深入分析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目前,……很多城市里还有马克思阅读小组,“马克思”似乎回归德国人的生活了。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中“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和“演出新的一幕”的含义。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材料二中“……十八世纪的思想革命”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并分析该事件对法国产生的具体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马克思“回归”德国人生活的理由。通过以上探索学习,说一说上述材料所示的进步思想产生的共同作用。
2.判断题- (共5题)
3.选择题- (共20题)
9.
下面是历史上某一朝代行政区划图(局部)。有关该朝代历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始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 |
B.开始出现筒车和曲辕犁 |
C.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
D.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
10.
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
B.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C.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D.明清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11.
吴玉章在回忆录中沉痛地写道:“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引文中的“亡国条约”指的是(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13.
1937年,国民政府制订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截止到1937年底,上海迁出民营企业146家,各种机件14600余吨。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再次动员企业迁移,拟定《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导致中国工业内迁的主要原因是( )
A.北伐战争 | B.红军长征 | C.抗日战争 | D.解放战争 |
15.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一个中国原则 |
C.和平统一 | D.两岸三通 |
18.
下图所示石碑刻有“此为确立真正福祉及仁政于国内的常胜之王汉谟拉比所制定的公正的法律”等文字。下列有关该石碑文字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古代埃及建造金字塔的情况 |
B.反映了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 |
C.反映了古代印度严格的等级制度 |
D.证明了古代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
19.
美国有很多航空母舰的名字都与该国的独立战争相关。如“萨拉托加”号、“来克星顿”号等。其中“萨拉托加”号与哪一事件相关
A.独立战争的转折 |
B.独立战争的导火线 |
C.独立战争的开始 |
D.独立战争的结束 |
21.
《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法律性文件,以下条文出自这部文献的是( )
A.“国王既不能随惫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
B.“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
C.“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
D.“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
22.
下面是法国历史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②处死路易十六
③《人权宣言》的颁布
④罗伯斯庇尔上台
①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②处死路易十六
③《人权宣言》的颁布
④罗伯斯庇尔上台
A.①③②④ | B.①②④③ | C.①④③② | D.②①③④ |
23.
亚当·斯密(1723-1790),英国经济学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他所提出的“自由放任”理论符合当时经济发展的需求。请判断,他的经济学理论提出的社会背景是( )
A.庄园经济的瓦解 | B.租地农场的盛行 |
C.手工工场的兴起 | D.工业革命的开展 |
25.
下表为“新航路开辟一览表”。据表可知
①四位航海家都到达了亚洲
②哥伦布、麦哲伦相信大地是球形的
③欧洲与亚洲的交通往来从此开始
④葡萄牙、西班牙推动了新航路开辟
航海家 | 国别 | 派遣国家 | 航行线路 |
哥伦布 | 意大利 | 西班牙 | 从西班牙起程,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 |
迪亚士 | 葡萄牙 | 葡萄牙 | 从葡萄牙出发,沿非洲西海岸向南,绕过非洲大陆,进入了印度洋。 |
达·伽马 | 葡萄牙 | 葡萄牙 | 沿迪亚士航道,到达印度等地。 |
麦哲伦 | 葡萄牙 | 西班牙 | 率领的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欧洲,完成环球航行。 |
①四位航海家都到达了亚洲
②哥伦布、麦哲伦相信大地是球形的
③欧洲与亚洲的交通往来从此开始
④葡萄牙、西班牙推动了新航路开辟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26.
“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这段话叙述的是下列哪一史实的原因和条件?( )
A.文艺复兴 | B.新航路开辟 | C.拿破仑对外战争 | D.第一次工业革命 |
27.
曼弗雷德·马伊在《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中认为,1848年发表的某一文献,“对某些人来说,这是一个救世福音,对另外一些人,它则是一个魔鬼学说”。该文献是( )
A.《人民宪章》 | B.《共产党宣言》 | C.《国际歌》 | D.《马赛曲》 |
4.填空题- (共3题)
29.
唐朝灭亡后,北方先后出现后梁等五个政权,南方先后出现吴等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汉,史称“_____________”;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5道)
选择题:(20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