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20世纪30年代流行的一首歌:《毕业歌》,田汉是词作者,聂耳是曲作者。
“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救亡,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我们是要选择战?还是降?我们要作主人拼死疆场!我们不愿作奴隶而青云直上!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栋梁;我们今天是弦歌在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巨浪!巨浪!不断地增涨!同学们!同学们!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救亡。”
材料二 党的策略路线是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
——1935年12月25日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决定
材料三 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
——1936年9月1日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决定
材料四 近日,教育部根据有关精神要求对大中小学教材进行修改,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进一步体现对历史的尊重,对抗战精神的弘扬,以及对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确立“14年抗战”的概念,能让我们更全面更准确地看待历史、铭记历史。同时也表明,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尊严的决心及意志是不可动摇的。
——(2017年1月)新华时评
材料五 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打响。面对日军的凶猛进攻,负责指挥作战的李宗仁和白崇禧邀请周恩来到其寓所,共话战局,并在之后的作战中,基本遵循周恩来的建议。李宗仁指挥战前一向都拥兵自重的“杂牌军”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他们放下成见,放下自私,携手共赴国难;中共则组织鲁南老百姓,冒着炮火,把大刀、弹药、粮食、蔬菜、肉蛋、烧酒、食盐等送上前线,再将大批伤病员运往后方救治。……六里石村,百多户人家,只不过是京杭大运河畔的小村落,却是大战时的后勤基地之一,一桶桶开水,一罐罐小米稀饭从这里送往前线。
(1)说一说《毕业歌》创作的历史背景。它表达了青年学生怎样的抱负?
(2)材料二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既要抗日,又要反蒋?
(3)材料三中,中国共产党认为把蒋介石与日本帝国主义同等看待是错误的,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的历史依据是什么?根据材料四,简要说明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的意义。(至少答2点)
(5)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五的主题。材料是怎样阐述这一主题的?(概括说明,不得摘抄原文)
材料一 下面是20世纪30年代流行的一首歌:《毕业歌》,田汉是词作者,聂耳是曲作者。
“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救亡,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我们是要选择战?还是降?我们要作主人拼死疆场!我们不愿作奴隶而青云直上!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栋梁;我们今天是弦歌在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巨浪!巨浪!不断地增涨!同学们!同学们!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救亡。”
材料二 党的策略路线是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
——1935年12月25日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决定
材料三 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
——1936年9月1日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决定
材料四 近日,教育部根据有关精神要求对大中小学教材进行修改,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进一步体现对历史的尊重,对抗战精神的弘扬,以及对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确立“14年抗战”的概念,能让我们更全面更准确地看待历史、铭记历史。同时也表明,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尊严的决心及意志是不可动摇的。
——(2017年1月)新华时评
材料五 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打响。面对日军的凶猛进攻,负责指挥作战的李宗仁和白崇禧邀请周恩来到其寓所,共话战局,并在之后的作战中,基本遵循周恩来的建议。李宗仁指挥战前一向都拥兵自重的“杂牌军”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他们放下成见,放下自私,携手共赴国难;中共则组织鲁南老百姓,冒着炮火,把大刀、弹药、粮食、蔬菜、肉蛋、烧酒、食盐等送上前线,再将大批伤病员运往后方救治。……六里石村,百多户人家,只不过是京杭大运河畔的小村落,却是大战时的后勤基地之一,一桶桶开水,一罐罐小米稀饭从这里送往前线。
(1)说一说《毕业歌》创作的历史背景。它表达了青年学生怎样的抱负?
(2)材料二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既要抗日,又要反蒋?
(3)材料三中,中国共产党认为把蒋介石与日本帝国主义同等看待是错误的,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的历史依据是什么?根据材料四,简要说明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的意义。(至少答2点)
(5)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五的主题。材料是怎样阐述这一主题的?(概括说明,不得摘抄原文)
2.选择题- (共12题)
2.
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汉武帝实行“郡国并行制和内外朝制”;孝文帝“采用汉制,习儒家经典”;武则天“设武举、开殿试”;清雍正“以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历代帝王这样做的目的是()
A.为了政治改革的顺利进行 |
B.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
C.为了预防官员的贪污腐败 |
D.为了彰显皇帝的特权地位 |
3.
历史学家茅海建在评价鸦片战争后的社会状况时说:“从短期上讲,负面作用大于正面效应,而从长期来看,负面作用在不断退隐,正面效应在逐渐生长。”据材料“正面效应在逐渐生长”主要是指( )
A.社会性质的改变 |
B.近代史的开端 |
C.学习西方近代文明 |
D.中国社会日益落后 |
4.
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张謇的“实业救国”;从詹天佑的“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到佟麟阁的“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这是仁人志士发出的时代最强音。这个时代的特征是( )
A.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 B.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
C.百年屈辱,民族抗争 | D.曲折前进,民族复兴 |
5.
1901年梁启超首先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五四运动之后“中华民族”一词逐渐普及,几乎家喻户晓。“中华民族”概念从产生到被认同的背景应该是( )
A.军阀割据战火连年 |
B.维新思想初见端倪 |
C.传统文化备受冲击 |
D.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
6.
(河北中考)著名诗篇《露营之歌》写道:“铁岭绝岩,林木丛生,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围火齐团结,普照满天红。同志们!锐志哪怕松江晚浪生。起来呀!果敢冲锋,逐日寇,复东北,天破晓,光华万丈涌……”中国人民“复东北”的壮举应始于(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
B.《九国公约》的签署 |
C.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
7.
1990年,擅长打桥牌的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十字路口打出了一张“中国王牌”,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国内外对中国是否继续改革开放的疑虑,也回答了中国将以何种步伐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问题。这张“王牌”是
A.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
C.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 |
D.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
8.
20世纪70年代初,某报纸登出一幅名为《High lob(吊高球)》的漫画。下面对这幅漫画解析正确的是( )


A.中美对抗,苏联中立 |
B.中美缓和,苏联孤立 |
C.中苏合作,对抗美国 |
D.![]() |
9.
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神舟十一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得益于( )
A.生物工程的创新 | B.原子能技术的发展 |
C.信息时代的到来 | D.航天工程的进步 |
10.
计量统计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根据表中信息,下列选项中对列强实力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美国、德国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较早地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
B.英国、法国实力变化是因为国内局势动荡 |
C.英国、法国实力变化是因为开展工业革命较晚 |
D.美国、德国实力变化主要是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
11.
法国前总统吉斯卡皮尔·德斯坦曾宣称:“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其意图在于( )
A.建立一个强大的单边主义的欧洲 |
B.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欧洲 |
C.重新确立欧洲的国际中心地位 |
D.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 |
12.
《大国崛起》解说词:“1917年11月7日,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这里的“伟大实践”是指( )
A.推翻了沙皇俄国专制统治 |
B.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C.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D.实现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