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初期封国和中央力量对比》

(1)据图示,分析西汉初年封国和中央在人口和辖郡的力量对比。这种力量对比给中央政府带来怎样的影响?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材料二 太祖问:“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何故也?”(赵)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巳,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三 元统治者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4)综上所述,归纳西汉、北宋、元朝统治者采取的措施产生的共同作用。
材料一 《西汉初期封国和中央力量对比》

(1)据图示,分析西汉初年封国和中央在人口和辖郡的力量对比。这种力量对比给中央政府带来怎样的影响?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材料二 太祖问:“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何故也?”(赵)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巳,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
(2)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什么历史时期?材料中赵普认为造成“战斗不息,生民涂地”的原因是什么?北宋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治国政策。材料三 元统治者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李怀孔《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3)据材料,概括统治者将地方区域设置成“犬牙交错”的目的是什么?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元政府在台湾地区设置了哪一行政机构?(4)综上所述,归纳西汉、北宋、元朝统治者采取的措施产生的共同作用。
2.
人类历史上一次次的思想解放运动,造就了一批批影响深远的思想巨人,矗立起一座座高大的思想丰碑。结合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人物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他是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生活的时代,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的学术繁荣局面称为什么?
(2)图二人物是哪次运动的领导者?这次运动的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3)写出以图三人物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高举的两面大旗。
(4)图四人物与恩格斯共同发表哪一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世界无产阶级进行的成功实践有哪些?(举两例)
(5)你认为思想解放运动与社会发展有何关系?

(1)图一人物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他是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生活的时代,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的学术繁荣局面称为什么?
(2)图二人物是哪次运动的领导者?这次运动的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3)写出以图三人物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高举的两面大旗。
(4)图四人物与恩格斯共同发表哪一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世界无产阶级进行的成功实践有哪些?(举两例)
(5)你认为思想解放运动与社会发展有何关系?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孟德斯鸠的分权思想备受美国制宪者们的推崇,其精髓被融入美国成文宪法之中,在后来美国的政治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称之为“现代国家的最完善的例子”。
材料二:在私人企业发展过程中,联邦政府除了不断地制定扶植政策之外,不对经济活动做任何干预……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由政府出面,运用行政手段来监控全国市场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新政时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不仅仅是暂时应付危机的手段,而且是使国家对经济干预走向全面化、经常化的开始。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分析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特征。
(4)欧洲商业管理学院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美国是全球最有创新能力的国家。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美国“创新”的认识。
材料一:孟德斯鸠的分权思想备受美国制宪者们的推崇,其精髓被融入美国成文宪法之中,在后来美国的政治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称之为“现代国家的最完善的例子”。
——黄金桥《美国宪政中的分权制衡机制》
(1)材料一中的“美国成文宪法”指什么?结合所学,分析该宪法是如何体现“其精髓”的?材料二:在私人企业发展过程中,联邦政府除了不断地制定扶植政策之外,不对经济活动做任何干预……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由政府出面,运用行政手段来监控全国市场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新政时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不仅仅是暂时应付危机的手段,而且是使国家对经济干预走向全面化、经常化的开始。
——沈亚男《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现代化新模式》
(2)依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分析这种转变对于当时的美国经济起到什么作用?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分析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特征。
(4)欧洲商业管理学院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美国是全球最有创新能力的国家。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美国“创新”的认识。
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器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一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1)材料一中“生产的革命”指什么?为什么说“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美国在资本投资方面,有一美元投入到制造业,就有七美元投入到农业方面;全国劳动力有一半以上从事农业生产。到1900年,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制造业产值由1860年的3%增至58%;60%的劳动力从事非农业生产。
材料三:(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材料四:《机器时代的享受》,它描写了有钱人坐汽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的场景。在他们风光的背后,大批的农村人口背井离乡涌入城市,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8世纪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0‰.大量的贫民常年居住在没有基本卫生设施和通风设备的住房内巨大的蒸汽轮船,发岀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5)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材料一: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器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一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1)材料一中“生产的革命”指什么?为什么说“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美国在资本投资方面,有一美元投入到制造业,就有七美元投入到农业方面;全国劳动力有一半以上从事农业生产。到1900年,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制造业产值由1860年的3%增至58%;60%的劳动力从事非农业生产。
——摘自《美国史新编》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劳动力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材料三:(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摘自《全球通史》
(3)材料三反映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呈现怎样的特点?试列举一例美国人参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事例。材料四:《机器时代的享受》,它描写了有钱人坐汽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的场景。在他们风光的背后,大批的农村人口背井离乡涌入城市,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8世纪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0‰.大量的贫民常年居住在没有基本卫生设施和通风设备的住房内巨大的蒸汽轮船,发岀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摘自《文明的力量》
(4)根据材料四,概括工业化进程给英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5)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2.选择题- (共18题)
5.
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中国历史上,灿若群星的英雄辉映着祖国的天空。他们中有:卧薪尝胆的勾践;徙木立信的商鞅;勇开新路的张骞;精忠报国的岳飞;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下列英雄人物按出生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岳飞
②戚继光
③文天祥
④郑成功
①岳飞
②戚继光
③文天祥
④郑成功
A.③①②④ |
B.④②③① |
C.①②④③ |
D.①③②④ |
6.
“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从材料中不能解读出的信息是
A.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 |
B.明朝国力强盛 |
C.加强了中国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 |
D.郑和传播了和平和友谊 |
7.
《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秦朝尽管县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制度……推行了1700年,其间只逐步作了修正。”“其间只逐步作了修正”包含的内容有( )
①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②隋朝开创科举制度
③唐朝开创三省六部制
④明太祖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①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②隋朝开创科举制度
③唐朝开创三省六部制
④明太祖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 | D.①④ |
9.
探寻历史原因和结果的逻辑关系,对历史进行合理解释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 原因 | 结果 |
A |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 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
B | 辛亥革命 | 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流行 |
C | 北伐战争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
D | 国共合作 | 解放战争胜利 |
A.A |
B.B |
C.C |
D.D |
10.
纵观中日两国的近代历史,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下列表述最恰当的是( )
A.都是为挽救民族危机而进行的改革 |
B.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成文宪法 |
C.都向西方学习,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
D.都改变了落后面貌,走上扩张道路 |
11.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材料中的“有识之士”最有可能属于
A.地主阶级洋务派 |
B.资产阶级维新派 |
C.地主阶级顽固派 |
D.资产阶级革命派 |
12.
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0多年的足迹,有些城市永载史册。我们依次选择上海、南昌、延安、深圳的理由是
①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地
②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③人民军队的创建之地
④抗日战争中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①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地
②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③人民军队的创建之地
④抗日战争中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A.①②③④ |
B.①④③② |
C.③④①② |
D.①③④② |
14.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开展,这在当时人们取名中也留下深刻的印记。如钱红卫、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四人中年龄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是()
A.孙建国、周跃进、钱红卫、刘援朝 |
B.刘援朝、钱红卫、孙建国、周跃进 |
C.钱红卫、周跃进、刘援朝、孙建国 |
D.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钱红卫 |
15.
自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的二十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这些成就包括
①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②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①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②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8.
“这是一个,给世界带来工业文明的火种也带来海盗洗劫般苦难的民族;这是一个,曾经让世界在她面前战栗而今只能紧跟当今霸主狐假虎威的岛国;这是一个,人类政治文明民主化、法律化历程开始的地方……”诗中所描述的国家是
A.美国 |
B.法国 |
C.日本 |
D.英国 |
20.
揭示历史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A.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 | B.巴黎和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C.世界经济大危机——新经济政策 | D.《联合国家宣言》——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 |
21.
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下列史实不能验证这一结论的是
A.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美国罗斯福推行“新政” |
B.面对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
C.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德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
D.面对幕府统治的危机,日本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
22.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说:“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表面上看来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由此可见,作者认为儒学
A.推动封建教育的发展与繁荣 |
B.吸收了道家、法家等各派的合理成分 |
C.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
D.成为维护统治的工具 |
3.填空题- (共3题)
24.
1936年________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1942年________保卫战,不仅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8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