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七中学九年级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一)(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649706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5/4

1.综合题(共2题)

1.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集小(郡)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 秦兼天下,建皇帝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
——《汉书》卷十九《百官宫卿表》    
中国君主专制就本质而言非常原始,却与一个受过教育的“现代”官僚队伍(文官)并存。
----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
材料三:(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材料四:当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时,西方世界已经在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近代民主制度,从政治上步入近代社会,为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摘自互联网
材料五:中国现如今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不管谁愿意还是不愿意,我们已经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央,日益发挥着世界大国的影响力和领导力。为低迷的世界经济开出药方,提供解决方案,发出中国声音,是中国的大国担当,也为严寒的世界经济带来一股暖流。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中“集小(郡)乡邑聚为县”体现了商鞅在地方上推行哪一制度?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百官之职”中负责监察的官职名称。材料三中“受过教育的‘现代’官僚队伍”是通过何种考试制度而产生的?这种制度正式创立于何时?
(3)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的表现。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是什么?近代英国在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何种近代民主制度?
(5)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跟上个世纪70年代的改革有关,请问中共作出这一伟大决策是在哪一次会议上?
2.
美国、俄罗斯(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日本和中国都是当今世界上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国家。各国之间能否和平相处影响着世界的安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代表在和会上要求收回大战期间被日本侵占的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和会竟不顾中国的反对和抗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非法权益移交给日本,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怒。     
﹣﹣岳麓版(九下)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后来美国如愿以偿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然而,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也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军事实力的强大,仍使俄国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
材料三:近代现中美关系的变化示意图

材料四:韩国与美国于7月8日宣布,为维护韩国的国家安全,将在韩国境内部署战区高空防御系统(THAAD),即萨德,这一先进的导弹防御系统已经推进到与中国近在咫尺的邻国,毫无疑问将对中国形成巨大的潜在威胁。对此,中国外交部表示:“美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严重破坏地区战略平衡,中方坚决反对美韩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强烈敦促美韩停止有关进程。”
——和迅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和会”指的是哪次国际会议?材料一是哪一条约内容的体现?“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怒”引发的爱国运动是什么?
(2)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美国针对苏联采取了什么政策?二战后美苏之间的对峙和争霸最终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 1937-1945 年中美合作的原因。美国哪一位总统的访华成为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方面的原因分析中国为什么“坚决反对美韩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 ,再从材料中概括中国反对萨德系统的现实原因。
(5)面对当今世界政治形势,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2.选择题(共15题)

3.
朱元璋说:“今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以后嗣君,勿得议置丞相,臣下此请者,置之重典(重刑)。”这段材料表明
A.丞相权力不断削弱
B.以法家思想加强统治
C.君主权力不断强化
D.古代礼仪制度日趋完善
4.
某历史教材的一课中,有“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册封 达赖和班禅并设立驻藏大臣”四个子目。请你确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
A.国家建立与统一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中外的交往与冲突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5.
与1842年的《南京条约》相比,1895年的中日《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华的新特点,这主要体现在( )
A.割地赔款B.开设工厂C.协定关税D.开埠通商
6.
评价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应有的能力。下面的叙述不妥当的是(  )
A.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B.百日维新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C.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D.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7.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还原历史,中国政府将“八年 抗战”改成“十四年抗战”。悦悦同学为了弄清这段历史,绘制了“十四年抗战年代尺”, 请帮他在其中的①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A.局部抗战开始B.全面抗战开始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D.南京大屠杀发生
8.
胡乔木在回忆录中写道,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几个月来心里郁积的“一块石头落地,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大大地松了一口气”的原因在于(  )
A.抗日战争终于结束了B.彻底打败了蒋介石
C.这一行动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D.淮海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9.
民国时期,西装在沪上极为流行,银行职员,大的百货公司店员,再穷也要“淘”一件二手西装。而头戴礼帽,手拿手杖,眼戴金丝眼镜,西装革履……已成为“摩登先生”的标准装束,这说明了( )
A.社会性质的改变B.习俗风尚的变革
C.辛亥革命的成功D.人们生活的富裕
10.
孙中山“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在他缔造的国民党手里没有实现,历史把这个使命交给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是在( )
A.土地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D.建国后初期
11.
“共产党中国的工业成长是迅速的、动人的,而且也是可怕的——比任何一个不发达的亚洲国家都快。……它创造性地吸收了现代世界特别是苏联提供给它的一切。到1957年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的8年是一个大胆创新、成绩斐然的时代。……中国人必须学会在我们西方世界中生存的世纪已经过去了,现在我们双方必须学会在同一行星上生活。”(费正清《美国与中国》)这段文字说的是
A.三大改造的重要意义
B.一五计划的成就和意义
C.大跃进运动出现的背景
D.改革开放的必然趋势
12.
下图是20世纪70年代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包产到户”契约。下列对这一契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农民拥有了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D.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
13.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新王朝的开始,下列批驳这一观点最有力的依据是:(    )
A.三大改造实现了中国社会的根本变革B.政治协商制度实现了多党合作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团结D.“依法治国”健全了民主政治制度
14.
王丽研究改革开放前后国家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她收集了一些材料。但有些材料不在这个范畴,请你帮她删去(   )
A.“863计划”的实施B.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C.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D.高考制度的恢复
15.
刘景华在《人类六千年》中写道:“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昨日黄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丈…而(欧洲大西洋沿岸的)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造成这一变化的是(  )
A.新航路的开辟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D.法国大革命
16.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
A.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B.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C.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D.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17.
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