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辉煌)
材料一 1405—1433年,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船队先后带去大量的中国瓷器、铜器、铁器和精美的丝织品,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物产,如胡椒、象牙、宝石、香料等……船队所到之处,受到各国的热情接待……西洋各国也纷纷遣使来华。
(近代屈辱)
材料二:这一战争中,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彻底暴露了中国外强中干的腐朽本质,各列强胆子也就壮起来了,准备对中国进行一次更大的瓜分。
(当代复兴)
材料三 1978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变化图表

(3)上图表中的数据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似乎可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己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古代辉煌)
材料一 1405—1433年,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船队先后带去大量的中国瓷器、铜器、铁器和精美的丝织品,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物产,如胡椒、象牙、宝石、香料等……船队所到之处,受到各国的热情接待……西洋各国也纷纷遣使来华。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描述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近代屈辱)
材料二:这一战争中,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彻底暴露了中国外强中干的腐朽本质,各列强胆子也就壮起来了,准备对中国进行一次更大的瓜分。
——顾明义主编《中国近代外交史略》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刚刚兴起的岛国”是哪个国家?指出西方列强在“这一战争”后侵略中国的新方式是什么?(当代复兴)
材料三 1978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变化图表

(3)上图表中的数据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似乎可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己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新加坡《联合早报》(2005年4月)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让世界进入中国”的一项具体措施。并说出表明“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国际或地区组织。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根源于一种愈来愈恶化,而且逐渐超出各国政府所能控制的国际形势。慢慢地,欧洲分成两个对立的列强集团。这种和平时期的对立集团,是首次出现的新产物。
材料二 各主要交战国伤亡人数统计
(2)材料二反映了哪次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伤亡人数最多的原因?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根源于一种愈来愈恶化,而且逐渐超出各国政府所能控制的国际形势。慢慢地,欧洲分成两个对立的列强集团。这种和平时期的对立集团,是首次出现的新产物。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
(1)材料一中的观点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该观点。材料二 各主要交战国伤亡人数统计
国别 | 中国 | 苏联 | 美国 | 英国 | 德国 | 日本 |
伤亡人数 | 3500万 | 3000万 | 100万 | 120万 | 990万 | 500万 |
(2)材料二反映了哪次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伤亡人数最多的原因?
3.
世界工厂为世界制造,世界工厂不断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与世界工厂的变迁
材料二 中国商品充斥于世界各个角落,以至于有“离开中国,世界就无法生活”的说法……但是中国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品牌、市场网络、管理诀窍还在欧美日等跨国公司手中,这就出现了“中国发展,外国赚钱”的局面,利润流向国外。一个公认的事实是,中国的制造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
材料一 工业革命与世界工厂的变迁
| 18世纪60年代 | 19世纪末 | 20世纪中期 | 20世纪末 |
工业革命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世界工厂 | 英国 | 美国 | 日本 | |
特点 | 制造中心、科技中心、贸易中心 | 制造中心、科技中心 | 制造中心 | 分散化 |
——摘自孙林岩《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
(1)根据材料一,“世界工厂”的产生起源于哪一历史事件?并概括“世界工厂”国家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首先成为“世界工厂”的政治前提。材料二 中国商品充斥于世界各个角落,以至于有“离开中国,世界就无法生活”的说法……但是中国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品牌、市场网络、管理诀窍还在欧美日等跨国公司手中,这就出现了“中国发展,外国赚钱”的局面,利润流向国外。一个公认的事实是,中国的制造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
——摘自陶金珏《当代中国世界工厂问题研究》
(2)中国现在也被称为“世界工厂”,根据材料二指出存在的不足是什么?如何才能改变“中国发展,外国赚钱”的现状?2.判断题- (共2题)
3.选择题- (共12题)
7.
“林则徐在他有机会对抗敌人之前就被撤职一事,导致许多人认为战争的失败只是一桩历史的偶然事件。他们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这里讲的“战争”是
A.中英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9.
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的“一条路”开始于
A.中共一大的召开 |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
C.遵义会议的召开 |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11.
“这部法典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这部法典是指
A.《汉谟拉比法典》 |
B.《查士丁尼法典》 |
C.《权利法案》 |
D.《拿破仑法典》 |
13.
“在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中,欧洲在公元15世纪以前一直扮演着一个次要角色,而在欧洲和美洲连接在一起后,北大西洋两岸的国家逐渐开创了属于他们的世纪。”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充分肯定了下列哪一具有转折意义的历史事件
A.文艺复兴 |
B.新航路的开辟 |
C.光荣革命 |
D.工业革命 |
14.
分工、水力,特别是蒸汽力的利用,机器的运用,这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的杠杆。材料论述了
A.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
C.劳动分工的积极作用 |
D.机器运用推动生产的发展 |
15.
“布尔什维克党人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其唯一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实现了人民群众最下层的那种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来参加推翻并粉碎旧制度的工作。”材料中“粉碎旧制度的工作”是指
A.废除农奴制 |
B.十月革命 |
C.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
D.苏联解体 |
16.
只见两个武装到牙齿的超级大国角逐、对峙,忽而剑拔弩张,忽而握手妥协,最紧张时似乎要把全世界拖入一场核浩劫,但是每次都及“热战”的边缘而返。材料反映了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
B.政治多极化趋势 |
C.经济全球化趋势 |
D.两极格局的对峙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2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