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64961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6

1.综合题(共4题)

1.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重要的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中“卫鞅”指的是谁?他推行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依据材料说出变法法令得以推行的原因何在?

(2)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卫鞅变法内容中最受新兴地主阶级欢迎的是什么?达到秦国迅速“强兵”目的措施是什么?

材料二: 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与心腹大臣拓跋澄讨论迁都洛阳的问题。孝文帝表示:“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自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拓跋澄的回答是:“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3)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看下图回答

(4)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一措施?除此之外,改革还有哪些措施?

(5)当今,我国也正处于改革大潮之中,以上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可借鉴之处?

2.

   隋唐以来,经济进步明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图二分别是什么生产工具?

材料二

“苏湖熟,天下足”

﹣﹣宋代谚语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东京梦华录》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陆游《杂赋》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2)材料二的各种史料反映了宋代哪些经济信息?(不少于 3 条)

材料三

年代

顺治8年

康熙39年

乾隆5年

人口数量

0.7亿

1.5亿

3.13亿

 

(3)指出材料三中人口变化的趋势。你认为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不断演变,不断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方镇(地方势力)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夺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太祖曰:“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摘编自宋史

(1)依据材料一,宋初出现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答出两点即可)

材料二《中央集权示意图》

(2)阅读图一、二,指出所体现制度分别属于哪个朝代?明朝朱元璋采取了什么措施,导致图三与图一、图二大不同?

(3)综合以上材料,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呈现出怎样的演变趋势?

4.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的繁盛吸引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也以自身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的开放和广泛的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的辉煌。

材料二:如下图所示是发生在明朝初年中外交往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三:乾隆皇帝曾给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根据材料一,写出唐朝时期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的我国两位杰出高僧。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最远到达什么地方?其历史作用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清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产生怎样的消极影响?

(4)以史为鉴,可以明智。根据以上史实,你有哪些启示?

2.选择题(共16题)

5.
中国古代,“衣服有制”.正朔服色,向来被视为国家根本之所系,是传统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变易服饰,往往是古代社会制度和风俗习尚变迁的一个标记.下列哪位帝王的统治措施可体现这一特点(  )
A.秦始皇B.汉武帝C.北魏孝文帝D.隋文帝
6.
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门艺术,下列推动书法艺术持久发展的原因有(  )
①造纸术的发明是书写的载体变得快捷、方便,
②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
③《兰亭序集》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
④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
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的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的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面最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都城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B.精美宋瓷行销海内外
C.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一一交子
D.造船技术居世界前列
8.
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阿骨打﹣党项族  ④北宋﹣赵匡胤⑤金﹣阿保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
9.
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苏湖熟,天下足”
10.
与“魏晋南北朝”、“南方安定”、“北人南迁”、“奠定基础”等关键词相近的历史事件是(  )
A.赤壁之战B.西晋短暂统一
C.江南地区的开发D.孝文帝改革
11.
成吉思汗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为“千年风云第一人”,下列内容与成吉思汗有关的是(  )
①统一蒙古各部
②建立蒙古政权
③灭亡南宋
④定国号为元。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12.
马克思曾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造成中国“与外界隔绝”的状态,主要是因为清政府实行了
A.君主专制制度B.休养生息政策
C.重农抑商政策D.闭关锁国政策
13.
清朝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闭关锁国”政策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禁止一切对外交往
B.封锁沿海港口
C.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D.清朝加强君主专制
14.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设置了宣政院,直接管理西藏地区军政要务,明朝时设“都司”“元帅府”等机构进行管辖,清王朝进一步加强了治理。下列措施中,属于清朝有效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的有(  )
①册封达赖、班禅
②设置驻藏大臣
③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④设立伊犁将军。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15.
下列古代史实或措施,能直接促进中外交流的有
①张骞出使西域
②创立行省制度
③郑和七下西洋
④设立驻藏大臣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6.
明朝有不少只会背诵四书五经的书呆子却能考中科举做上高官,这是因为明朝政府
A.废除行中书省
B.设立锦衣卫
C.实行八股取士
D.设立军机处
17.
小明在暑假期间到北京旅游了一趟,回来后,爸爸考了他一个问题,今天我们看到的长城主要修筑于什么朝代?你知道吗?(  )
A.秦朝B.汉朝C.明朝D.清朝
18.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手写汉字的能力慢慢下降了。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全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引发了书写汉字的热潮。请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
19.下图 为直流电源, 为浸透饱和氯化钠溶液和酚酞试液的滤纸, 为电镀槽.接通电路后发现 上的c点显红色.为实现铁上镀锌,接通 后,使c、d两点短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20.
能通过如下图所示著作查到的史实有(  )
①秦始皇统一文字
②“文景之治”
③蔡伦改进造纸术
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⑤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