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育才实验学校等县内八校2018-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64938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4/2

1.综合题(共2题)

1.

   世界的发展,交织着科技国力的角逐,渗透着危机后的反思中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约在1的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围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的国家通过哪一次改革使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写出这次文革的政治内容。

材料二:现代的美国是开始自一次伟大的战争至美西战争(1898年)的这将近四十年关键时期崛起的,这个重新塑造了国家生活方方面面的关键时期,于1890年达到了顶峰,在19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

﹣﹣沃尔特,拉菲伯《美国世纪》

(2)据材料二概括促使美国崛起主要有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三,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时说:“在我们国家生活中的每一个黑暗时刻,一名坦率而充满活力的领导者总会得到本国人民的理解和支持,这对走向胜利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我相信在这段艰苦的时期,你们也会给予我支持,“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实验以纠正我们社会舞弊的人们的委托人”

(3)材料三中罗斯福说的“这段艰苦的时期”指的是什么?为了渡过“这段艰苦的时期”,他采取了什么措施?你如何理解“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明智实验”的含义?

材料四:在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个岛国:17世纪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让她引领潮流;18世纪经济的突飞猛进令她独占鳌头;19世纪军事的扩张使她称霸东方:如世纪中期战争的创伤给她胜利的脸上增添了无奈与忧伤

﹣﹣《大国崛起》解说词

(4)请判断材料中的“她“指哪个国家?材料中提及18世纪经济的突飞猛进得益于什么?

(5)借鉴大国崛起的经验,请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合理建议。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战历时四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争……双方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

(1)材料反映的是世界历史上的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此事件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大战中“历时十个月,双方伤亡七十多万人,有“绞肉机之称”的是什么战役?
材料二: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口卷入战争,参战人员1.1亿,双方死伤0.9亿,直接经济损失40000多亿美元。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946年工业品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二介绍的这次战争的性质是?为了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此战争结束后,建立了什么国际组织?
材料三:马歇尔计划实施后,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经济基本恢复,五六十年代,西欧经济发展迅速,呈现繁荣景象。60年代初,联邦德国成为西欧最强大的经济大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60年代末,日本经济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
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主要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都是高科技产业创造的。1996年,高科技产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德国达58.6%,美国占55.39%,日本占53%。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日本、德国经济恢复并迅速增长共同的外部原因是什么?材料反映上世纪90年代日本、德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读完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的感悟。

2.选择题(共18题)

3.
我国历代王朝十分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下列措施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设宣政院
②设西域都护
③设驻藏大臣
④设台湾府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④②①③
D.②①④③
4.
元朝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建立了行省制度,并在中央设宣政院。下图中,宣政院辖地是
A.①B.②
C.③D.④
5.
宋高宗曾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材料表明
A.五铢钱的统一铸造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D.闭关锁国的危害
6.
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⑤“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A.②①③④⑥⑤B.②③①④⑥⑤
C.②③④①⑥⑤D.②①③⑥④⑤
7.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以 A(1,4) 为顶点,且过点 B(2,5)
8.
《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秦朝尽管县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制度……推行了1700年,其间只逐步作了修正。”“其间只逐步作了修正”包含的内容有(  )
①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②隋朝开创科举制度
③唐朝开创三省六部制
④明太祖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④
9.
2018年4月11日,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将一件疑似中国圆明园流失的珍贵文物“青铜虎蓥”(见图)进行拍卖,并将当年参与“火烧圆明园”、劫走该文物的一名海军上校的家信公之于众。历史上参与“火烧圆明园”的国家是
A.英法美俄联军
B.八国联军
C.英法联军
D.美俄联军
10.
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说:“我之廉价工人,彼(西方国家)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历史现象可能发生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1.We arrived at the park in early morning.(对划线部分提问)

{#blank#}1{#/blank#} {#blank#}2{#/blank#}you{#blank#}3{#/blank#}at the park?

12.
1921年8月初,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一一红船,与这艘红船有关的事件是(  )
A.五四运动B.新文化运动C.中共成立D.二次革命
13.
邓小平说:“在经济政策上,要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生活好起来。”下列举措中不属于这一理念的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14.
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在废除农奴制改革前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这表明其改革的目的是(   )
A.给农民以自由的权利B.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维护封建生产方式D.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15.
“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它。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在这一口号推动下,欧洲出现了
A.新航路开辟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文艺复兴
D.法国大革命
1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作者充分肯定了美国革命(  )
A.赢得了民族独立B.建立了民主共和制
C.维护了国家统一D.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17.
下图是三角贸易示意图,其中②处船上运输的应该是(  )
A.廉价商品和枪支弹药
B.黄金白银
C.生产原料
D.黑人奴隶
18.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以下关于二战前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四种演变趋势,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发展
B.和平制度→两极格局→美国独霸世界→“一超多强”局面
C.两极格局→欧洲、日本、美国“三足鼎立”→“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发展
D.西欧、日本、美国“三足鼎立”→两极格局→美国独霸世界→“一超多强”局面
19.
下表是某同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部分重大事件的整理。其中关于这些重大事件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事件
德国突袭波兰
珍珠港事件
斯大林格勒战役
攻克柏林
时间
1939年9月
1941年12月
1942年7月一1943年2月
1945年5月
影响
二战全面爆发
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二战结束
选项
A
B
C
D
 
A.AB.BC.CD.D
20.
(2016德州)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