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姜堰市励才实验学校2017届九年级5月学情了解(二模)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649339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6/7

1.综合题(共3题)

1.
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1)材料记载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1分)改革中的哪项措施激励人们“勇于公战”?这次改革对秦国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秦新破六国。丞相王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历上发掘出的一块秦诏版,上面的铭文大意为:“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天下,百姓安宁,立下皇帝称号,于是下诏书于丞相隗状、王绾,依法纠正度量衡器具的不一致,使有疑惑的人都明确起来,统一起来”。
(2)秦始皇在地方,用哪一制度取代了古封国制?材料中为“依法纠正度量衡器具的不一致”秦始皇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如下图

(3)材料中两幅图所反映的是哪次改革?两幅图片体现的改革内容分别是什么。
2.
大国崛起已然是一个难解的题目,各国的学者提供的答案也是众说纷纭。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上百位接收采访的国内外专家在谈论这个话题的时候,都十分看重思想文化的影响力在大国崛起中的作用。专家们大多认为思想的改变,必然导致行动的改变,思想认识的提高,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也导致社会变革(或革命)的产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剧烈的变革之中。社会上先后产生了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迎来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2008年易中天《百家讲坛》第287期
(1)材料一中的“黄金时代”是指当时思想领域出现的哪一局面?后来秦始皇采取了法家韩非子的思想主张,确立了我国两年多年王朝统治的基本体制是什么?
材料二:严复认为要挽救中国,必须维新,要维新,必须大兴“西学”。他通过发表文章和翻译西方著作,无情抨击了封建顽固思想,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的维新主张。……但是他对西学的介绍和宣传却对近代早期知识分子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朱汉国《历史上重大的改革回眸》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严复是哪一运动的代表人物?请举一例这一运动中“开民智”的具体措施。
材料三:这是一群激情荡漾的文人,这是一所海纳百川的学校,正是这群人和这所学校,在20世纪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的狂澜,也由此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启蒙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德先生”和“赛先生”也很快在中国传播开来。
(3)材料中“思想启蒙运动”指哪一运动?运动中的口号“德先生”和“赛先生”指什么?
材料四:每当改革开放处在关键时期,是思想解放廓清了认识误区……真理标准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区,由此引发的思想大解放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大门。
——2014年4月14日康伟《以“三个解放”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4)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哪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这次会议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历史上的几次思想文化(解放)运动有何共同的作用?
3.
两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经历的最残酷的两场灾难,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损失,也极大的伤害了世界人民的情感,造成国家、民族之间难以愈合的伤痕。战争的惨痛,令世人难以忘怀;痛定思痛,人类应不断反思战争,吸取战争的教训,远离战争,避免战争,坚定地捍卫来之不易的世界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1)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两大集团你争我夺点燃巴尔干半岛这一“火药桶”的导火线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二:
【参战兵力】法国:75个师,约1,140,000人。德国:50个师,约1,250,000人。
【伤亡情况】法国:400,000-542,000人,其中156,000阵亡。德国:355,000-434,000人,其中143,000人阵亡。
【 别称 】绞肉机。
(2)根据材料二,请你判断这是哪一次战役?
材料三:

二战时期的盟军海报
(3)观察材料三“二战时期的盟军海报”,分析指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根本原因是什么?今天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已经渐渐淡忘的两次世界大战的伤痛和历史?
材料四:***在法国的一次演讲中指出:多极化是世界持久和平的重要基础。世界多极化有利于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安宁。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发展,维持着和平与安宁……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国家不分大小、贫富,都是国际社会中的平等一员。……在事关世界和地区和平的重大问题上,应该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持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端。……中华民族从来是一个爱好和平、与邻为善的民族,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力量。
(4)阅读材料,请你概括指出当今世界促进和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有利因素有哪些?(不得少于两点)

2.选择题(共10题)

4.
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0多年的足迹,有些城市永载史册。我们依次选择上海、南昌、遵义、会宁的理由是
①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地
②人民军队的创建之地
③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④长征胜利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④③②
5.
2017 年 1 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下图),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你 认为下列哪一地点应作为“十四年抗战”的起点(   )
A.北平B.卢沟桥
C.南京D.沈阳
6.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了如下两个纪念日: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①铭记胜利和光荣,勿忘牺牲和耻辱 ②以史为鉴,牢记仇恨,走对外扩张之路
③维护和平、正义、良知,促进发展 ④把抗战的正义性永久性地固定下来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7.
解放军战将粟裕在某次战役之后,于“万马腾欢”之时,填《沁园春》一阕:“杯高举, 望军民莫醉,鞭指江南。”这次战役是(   )
A.淮海战役B.百团大战C.渡江战役D.平津战役
8.
有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天路》,唱出了青藏铁路通车后藏族人民的心声,而建成通车的青藏公路已经为西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青藏公路建成于(  )
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B.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9.
“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一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
A. “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 “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 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 D. “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10.
1997年7月1日,630万同胞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这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新中国成立B.西藏和平解放C.香港回归D.澳门回归
11.
战火纷飞的伊拉克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下列哪一文明成果出自该地区(  )
A.胡夫金字塔B.佛教C.《汉谟拉比法典》D.《荷马史诗》
12.
(2016德州)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
13.
商鞅变法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
A.废除旧贵族的特权B.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C.奖励耕战富国强兵D.推行县制治理地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