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日照市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民族复兴之路”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主法治建设)
(1)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请把下表补充完整。
(农业现代化)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l958年8月15日《人民日报》 图二 l978—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你相信图一中的粮食产量是真的吗?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你从图二获取了什么信息?试分析出现这一情况的政策性因素。
(走向世界舞台)
(民主法治建设)
(1)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请把下表补充完整。
法律文献 | 内容摘要 | 地位或作用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有请愿、诉讼、选举和被选择权利。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 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 |
(农业现代化)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l958年8月15日《人民日报》 图二 l978—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你相信图一中的粮食产量是真的吗?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你从图二获取了什么信息?试分析出现这一情况的政策性因素。
(走向世界舞台)
战后,……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
——吴建民《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意义》
(3)中国是何时重返联合国的?据材料分析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不得照抄材料)
2.
(16分)经济全球化既散发着诱人的芳香,又缠绕着荆棘和刺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既是工业革命的始作俑者,也是早期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早在19世纪前半期,英国就奉行没有任何限制的自由贸易政策,而且在19世纪的英国政坛上,大部分政治家都认为自由贸易是国家的命脉。
——《早期经济全球化》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手段。其实现这—手段的政治、经济前提是什么?(6分)
材料二 二战使美国的力量空前强大,为美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建立其主导下的“全球经济体系"提供了历史机遇。二战后,美国……精心构建了资本主义的全球经济体系。
——《全球时代的美国》
(2)据材料二,美国建立的“全球经济体系”有什么特点?二战后,美国的什么措施有利于这一体系的建立?(4分)
材料三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它的支持者认为,这种新的经济形式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繁荣的唯一道路。对它的批评者来说,全球经济是难以驾驭的力量,这种力量使非常少的人获益而使许多人贫穷。
——《新全球史》
(3)你同意材料三的哪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的理由。(6分)
材料一 英国既是工业革命的始作俑者,也是早期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早在19世纪前半期,英国就奉行没有任何限制的自由贸易政策,而且在19世纪的英国政坛上,大部分政治家都认为自由贸易是国家的命脉。
——《早期经济全球化》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手段。其实现这—手段的政治、经济前提是什么?(6分)
材料二 二战使美国的力量空前强大,为美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建立其主导下的“全球经济体系"提供了历史机遇。二战后,美国……精心构建了资本主义的全球经济体系。
——《全球时代的美国》
(2)据材料二,美国建立的“全球经济体系”有什么特点?二战后,美国的什么措施有利于这一体系的建立?(4分)
材料三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它的支持者认为,这种新的经济形式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繁荣的唯一道路。对它的批评者来说,全球经济是难以驾驭的力量,这种力量使非常少的人获益而使许多人贫穷。
——《新全球史》
(3)你同意材料三的哪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的理由。(6分)
2.选择题- (共17题)
5.
《奔赴索马里》歌中唱到:“中华勇士,铁血男儿,无畏征程,早有郑和六百年……”这里提到中国最负盛名的航海家——郑和。郑和先后七下西洋,最远到达()
A.波斯湾沿岸 |
B.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
C.印度半岛 |
D.阿拉伯半岛和红海沿岸 |
6.
《亚细亚的孤儿》是我国台湾作家吴浊流成名的长篇小说,本书对当年的台湾人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中国人的身体认同,其矛盾与混乱的心理有深刻描绘,内容叙述了日本统治时期的台湾知识分子胡太明在台湾受到日本殖民者的欺压……使台湾成为“孤儿”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8.
《申报》曾报道:1919年6月北京某机关接到里昂三十日发无线电云,二十八日下午三时……突有某国代表拒绝签字,各国代表大为震动。日本代表尤为惊异云云,观似拒绝签字者即我国代表。该材料说明( )
A.日本同意了我国的主张 | B.我国代表在会议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
C.会议作出了有利于中国的决议 | D.我国代表受到了国内群众运动的影响 |
9.
***和周恩来致函在上海的宋庆龄:“______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经艰辛…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材料中“______”处应为(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
B.中共八大 |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10.
口号、标语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有效措施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③“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④“赶英超美”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③“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④“赶英超美”
A.①②③④ | B.①④②③ | C.③④①② | D.②①④③ |
13.
如图是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的场景,从那一时刻起,“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里的“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含义是指


A.中美开始了长期对立 |
B.标志着两极格局解体 |
C.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形成 |
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
14.
“这场战争主要是始于为了对抗英国的经济政策,但后来却因为法国、荷兰加入战争对抗英国,而使战争的范围远远超过了英属北美洲之外。”对材料中“这场战争”的性质表述最准确的是( )
A.资产阶级革命 | B.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 |
C.民族解放战争 | D.既是资产阶级革命又是民族解放战争 |
15.
1786年,《中国人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等的研究报告》第11卷问世,里面几乎收录关于可能会使商人感兴趣的资源——硼砂、褐煤、水银、氨草胶、马、竹以及毛动物的报告。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
B.工业革命 |
C.第二次工业革命 |
D.第三次工业革命 |
18.
“1930﹣1935年间,西方著名的政界、经济界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计划’一词成为政界最时髦的名词。一时间,美国和西方对苏联计划经济‘转变为模仿’。”其中最成功的“模仿”是
A.明治维新 | B.新经济政策 | C.工业革命 | D.罗斯福新政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