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阶段性调研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649296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5

1.综合题(共2题)

1.
近代中国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百年梦想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材料一: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事件,它所孕育激发出来的“五四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
材料二: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1961年董必武

材料三:***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根据对农村的直接考察断定,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他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独立的军队和政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和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朱德

(1)材料一中讲到了五四运动。请问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事件,你知道“划时代”的含义是什么吗?
(2)材料二中“四十年前”是指哪一年?“会上逢”是指什么会议?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创造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他“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的第一个根据地的名称是什么?
(4)材料四是***和朱德给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的命令,结果如何?
(5)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有何感悟?
2.
人类历史上一次次的思想解放运动,造就了一批批影响深远的思想巨人,矗立起一座座高大的思想丰碑,推动着社会的进步。结合以下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以图一人物为代表的思想解放运动开始于哪里?请再举出一位同一国家的代表人物及一代表作。
(2)图二伏尔泰家是启蒙运动的开拓者之一。在这次思想运动的影响下,法国爆发了大革命,该革命有何意义?
(3)图三人物与恩格斯共同发表的哪一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什么?
(4)图四人物在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实施了什么政策?取得什么样的效果?
(5)“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的意义中的那句话最能准确说明***的这句话。

2.选择题(共12题)

3.
伟大的民主先行者孙中山一生为改造我国耗尽毕生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孙中山的主要贡献是
①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
②建立了中华民国
③领导了五四爱国运动
④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4.
“直到开了遵义会议,在***的领导下,才结束了错误路线的领导。”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是
A.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
B.中国革命开天辟地的大事
C.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中共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5.
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猜活动。有一谜语的谜面上有“南湖游船、开天辟地、焕然一新”等词,它的谜底是(  )
A.五四爱国运动B.中国共产党成立
C.新文化运动D.北伐胜利
6.
战士们唱着“打倒军阀,除列强”的时代战歌,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城这一历史镜头反映的是(   )
A.五四运动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7.如图,将边长为4的正方形OABC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在边OA上从O向A运动,连接CP交对角线OB于点Q,连接AQ.

8.
1946年7月到1948年9月,山东有580余万农民,冀中有480余方农民支援前线。准海战役中,华东解技区片组织出动民工150万人,担架30.5万副,大小车88万辆,牲畜6300头,为淮海战役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以至陈毅司令员说,准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段材料反映了解放战争胜利是一个重要原因是
A.民众的大力支援
B.解放军作战勇敢
C.国民党军战斗力低下
D.党中央指挥正确
9.
在中古世纪的西欧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城市是手工业和商业相对集中的地区
B.在城市里没有法律约束,人人都有自由的身份
C.城市的人们可以用斗争的方式来获得城市的自治权
D.农奴逃到城市里居住超过一百零一天,就可以取得自由的身份
10.
公元前6世纪,亚洲产生了两位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宗教、学术思想对本国乃至世界文明都具有深远影响,这两位杰出人物是(    )
A.释迦牟尼、孔子B.阿基米德、孔子C.释迦牟尼、荷马D.伯里克利、孔子
11.
有学者认为,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主要是外部刺激,进而同应和学习。以下属于传导型发展现代化的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法国
D.英国
12.
下图是三角贸易示意图,其中②处船上运输的应该是(  )
A.廉价商品和枪支弹药
B.黄金白银
C.生产原料
D.黑人奴隶
13.
以下是德国和奥匈帝国皇帝对1914年某个突发事件的看法。这个突发事件指的是(  )
A.三国同盟的形成   B.三国协约的形成   
C.萨拉热窝事件 D.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4.
“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