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湖南省衡阳市逸夫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64906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6/14

1.综合题(共2题)

1.
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灿烂。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
材料二  “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  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材料四  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恩格斯说:“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原因。(至少两点)
(2)材料三反映了元朝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新民族,它的名称是什么?
(3)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高峰时期,请列出两项重大发明。
2.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张海鹏教授的《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时,根据书中“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的描述,绘制了下图。请结合该图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中A段“开始下降”与“降到谷底”分别是源于哪两个历史事件? 这两个事件给中国社会分别带来了什么影响?
(2)图中B段,中华民族各阶层都进行了救国救民的探索,请列举史实两例。
(3)从B段转为C段的历史性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怎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4)图中A段和C段,中国都遭到了来自于同一个国家的侵略。请分别写出这两次战争的名称。

2.选择题(共9题)

3.
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到___________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
A.隋朝B.唐朝
C.两宋D.秦朝
4.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从材料中看,反应了宋代(  )
A.社会分工完成B.边境贸易繁荣
C.民间艺术精湛D.市民生活丰富
5.
洋务派在“自强”旗号下创办的企业不包括()
A.安庆军械所B.江南制造总局
C.福州船政局D.轮船招商局
6.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自强”“求富”
C.“民族、民权、民生”D.“民主”、“科学”
7.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先后顺序是: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
③农业合作社;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③②④
B.④①③②
C.①②③④
D.②④③①
8.
由广东花城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似水流年》是一部以饱含血泪的笔墨,抨击中国文革十年浩劫的小说,是一曲用发自心底的真情,呼唤中国人绝不允许文革悲剧在神州大地重演的悲歌,值得重视和肯定。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悲剧重演,关键是要
A. 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B. 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D. 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9.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包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这段材料赞美的是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国有企业改革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1.
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D.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3.填空题(共4题)

12.
填空题: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
13.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_____________;它标志着____________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14.
_____________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_____________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5.
_______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_______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9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