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5题)
1.
主观题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开府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统领大宛及其以东城郭诸国,兼督察乌孙、康居等游牧诸国,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得发兵征讨。
材料二 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职掌全国的佛教和藏教地区的政教事务,其地位与枢密院、御史台并列。
材料三 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材料四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西域都护的设置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的内容是哪个朝代对西藏进行管理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清朝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确立了什么制度?此后,又采取了哪一措施,监督西藏地方事务?
(4)材料四的内容出自我国哪位民族英雄致外国侵略者的信函?台湾归顺清朝后,清朝设立了哪一机构,加强对其的管理?
材料一 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开府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统领大宛及其以东城郭诸国,兼督察乌孙、康居等游牧诸国,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得发兵征讨。
材料二 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职掌全国的佛教和藏教地区的政教事务,其地位与枢密院、御史台并列。
材料三 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材料四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西域都护的设置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的内容是哪个朝代对西藏进行管理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清朝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确立了什么制度?此后,又采取了哪一措施,监督西藏地方事务?
(4)材料四的内容出自我国哪位民族英雄致外国侵略者的信函?台湾归顺清朝后,清朝设立了哪一机构,加强对其的管理?
2.
附加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材料 二战费和赔款分摊到参与战事的省份,各级官吏借机搜刮,吏治极端腐败,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各地反抗斗争此起彼伏。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众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材料二反映出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哪一影响?
(3)材料三认为中国海军与日本海军相比“相形见绌”的原因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五分析,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一 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材料 二战费和赔款分摊到参与战事的省份,各级官吏借机搜刮,吏治极端腐败,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各地反抗斗争此起彼伏。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众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三 倭人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力,购置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相形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引自李鸿章1894年《据实陈奏军情折》
材料四 此次义和团民之起,数月之间,京城蔓延已遍,其众不下数十万,自兵民以至王公府第,处处皆是,同声与洋教为仇,势不两立。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清政府致各省督府电文
材料五 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铲除不可。——西太后上谕
(1)你是否赞同材料一中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观点?为什么?(2)材料二反映出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哪一影响?
(3)材料三认为中国海军与日本海军相比“相形见绌”的原因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五分析,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主观题二: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3
(1)按顺序写出图1、图2分别是洋务派创办的哪一类型的近代工业?
图1: 图2:
(2)根据图3,指出1842—1890年间,外国轮船公司在华货物运送数量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1872—1890年间,外国轮船公司在华货物运送数量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图3
(1)按顺序写出图1、图2分别是洋务派创办的哪一类型的近代工业?
图1: 图2:
(2)根据图3,指出1842—1890年间,外国轮船公司在华货物运送数量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1872—1890年间,外国轮船公司在华货物运送数量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4.
主观题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
材料二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材料四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1)材料一中“列强的炮声”指的是哪一战争?该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史上哪一历史事件?除李鸿章外,还有哪些代表人物?(写出一位即可)
(3)材料三中的“革命”是指哪一重大事件?
(4)材料四为拥护“德先生”“赛先生”,中国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列举这场运动的一位代表人物。
(5)以上四则材料大致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并说出这一历程的特点。
材料一 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
材料二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李鸿章
材料三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材料四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1)材料一中“列强的炮声”指的是哪一战争?该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史上哪一历史事件?除李鸿章外,还有哪些代表人物?(写出一位即可)
(3)材料三中的“革命”是指哪一重大事件?
(4)材料四为拥护“德先生”“赛先生”,中国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列举这场运动的一位代表人物。
(5)以上四则材料大致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并说出这一历程的特点。
5.
主观题四:观察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建成黄埔军校。苏联政府为黄埔军校的创建资助200万元的开办费、8000支步枪和400万发子弹,一批有经验的军事教官也来到广州。黄埔军校仿照苏联红军,设立党代表和政治部主任。蒋介石任校长,中国共产党人周恩来、熊雄先后任政治部主任,聂荣臻任政治部秘书,恽代英、萧楚女、叶剑英等都担任过教官。
(1)材料一属于材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2)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①信息点一:
②信息点二:
③信息点三:
(3)图二中黄埔一期步兵毕业证颁于民国十四年,请推算该学员毕业于公元哪一年?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你能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
材料一


材料二 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建成黄埔军校。苏联政府为黄埔军校的创建资助200万元的开办费、8000支步枪和400万发子弹,一批有经验的军事教官也来到广州。黄埔军校仿照苏联红军,设立党代表和政治部主任。蒋介石任校长,中国共产党人周恩来、熊雄先后任政治部主任,聂荣臻任政治部秘书,恽代英、萧楚女、叶剑英等都担任过教官。
(1)材料一属于材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第一手资料 | B.第二手资料 |
①信息点一:
②信息点二:
③信息点三:
(3)图二中黄埔一期步兵毕业证颁于民国十四年,请推算该学员毕业于公元哪一年?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你能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
2.选择题- (共20题)
9.
“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旬承题,两句破题,摇头摆尾,便道是圣门高第。……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
A.焚书坑儒 | B.八股取士 | C.罢黜百家 | D.文字狱 |
10.
下列著作和作者搭配正确的是:
①《本草纲目》—— 李时珍
②《天工开物》—— 徐光启
③《三国演义》—— 罗贯中
④《水浒传》 —— 施耐庵
⑤《红楼梦》 —— 曹雪芹
⑥《西游记》 —— 吴承恩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⑥ C. ①②④⑤⑥ D. ①③④⑤⑥
①《本草纲目》—— 李时珍
②《天工开物》—— 徐光启
③《三国演义》—— 罗贯中
④《水浒传》 —— 施耐庵
⑤《红楼梦》 —— 曹雪芹
⑥《西游记》 —— 吴承恩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⑥ C. ①②④⑤⑥ D. ①③④⑤⑥
12.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 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
14.
严复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5.
“挑铁路,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德哭连连。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靖江山。”中国广大民众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欺辱面前表现出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但是他们的泣血行动最终没有达到爱国的目的,反而导致中国近代历史上更大的灾难,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的爱国初衷却转化成误国结果。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事件是:
A.洋务运动 | B.辛亥革命 | C.太平天国运动 | D.义和团运动 |
19.
辛亥革命是矗立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这里“丰碑”的含义是指: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 | B.揭开了新民主义革命的序幕 |
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 D.实现了完全的民族独立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