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人教版上册期末考试卷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64883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29

1.综合题(共5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顺应了历史潮流,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材料二:高祖曰:“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三十(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魏书·咸阳王禧传》

(1)材料一是中国古代哪次改革?材料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

(2)材料二是中国古代哪次改革?材料反映了这次改革的哪项内容?这一改革还有哪些措施?请再列举两项。

(3)材料二提到的改革有何积极意义?

(4)结合材料,说说这两次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矛盾篇)
材料一: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一些少数民族的首领乘机起兵反晋。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上教科书79页
(1)依据材料一指出“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的原因是什么?在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哪一游牧民族灭亡?
(战争篇)
材料二:见下图

(2)根据材料二并所学知识回答,“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分别是哪两个政权?这场战争的特点什么?
(融合篇)
材料三:表格中的材料来自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师教学用书”273页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三中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措施,并说明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汉化措施:
  
  
  
④    
改革作用:     
材料四: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石窟群里,雕刻着成千上万的佛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那里的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体现了民族的融合。
(4)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那里的石窟”指的是哪一著名的石窟?
(5)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呈现怎样的特点?
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替,种族迁徙,既频繁,又复杂。但江南得到开发,北方民族交融,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表格中的相关问题。
4.
截止2016年底,“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13年聚焦“三农”问题。回顾历史,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在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我国原始农业兴起。请问它兴起于哪些地区?
(2)春秋后期,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的农具和耕作方式分别是什么?这一农具和耕作方式的推广推动了战国时期秦国的哪场变法运动?
(3)西汉时期,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并重视“以德化民”的两位皇帝分别是谁?三国时期,重视农业生产,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使得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的是三国中的哪个国家?
(4)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在北朝时期出现了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书的作者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请写出该书的名称。
(5)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当今农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5.
材料一(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二辽统治者迁移大批汉族人口北上,促进了经济交流和民族融合,长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朝廷”指什么政权?“蕃”在这里主要是指哪一少数民族?
(2)哪一历史“文献”直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简述该“文献”的主要内容。
(3)依据所学内容回答:为什么常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忘南顾之心”?

2.选择题(共20题)

6.
“王与马,共天下”是对哪一历史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
A.西汉
B.东汉
C.三国
D.东晋
7.
和下图中人物有关的事件是(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
C.迁都洛阳
D.淝水之战
8.
观察下图“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形象”。出现图中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B.穿汉服显示贵族身份
C.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D.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
9.
被后人尊称为“书圣”的是(    )
A.关汉卿B.苏轼C.王羲之D.曹雪芹
10.
祖冲之小行星是一颗以中国数学家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下列关于这位数学家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他是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
②最早提出了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
③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④制定出《大明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11.
下图是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的代表作《 》,这部代表作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该代表作是
A.《宣示表》
B.《兰亭集序》
C.《女史箴图》
D.《洛神赋图》
12.
魏晋南北朝文化在我国历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下列人物既是一位数学家也是一位天文学家的是
A.华佗
B.张衡
C.祖冲之
D.贾思勰
13.
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  )
A.《本草纲目》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水经注》
14.
“他的绘画题材广泛,尤擅人物画,他笔下的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曾给人画肖像却不点眼睛,就怕点了眼睛画中的人会说话,”引文叙述的这位画家及其生活时代是
A.西晋、顾恺之
B.东晋、王羲之
C.西晋、王羲之
D.东晋、顾恺之
15.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司马光后来“臣之精力,尽于“此书”这本书是
A.《史记》
B.《宋书》
C.《二十四史》
D.《资治通鉴》
16.

若甲数的23比乙数的4倍多1,设甲数为x,乙数为y,列出的二元一次方程应是(  )

17.
汉代科技多有创新。下图描绘了这一时期某工艺制作流程(部分)。该工艺属( )
A.印刷术
B.火药制作
C.棉纺技术
D.造纸术
18.
达尔文曾经说,他的人工选择思想形成是受到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一位著名农学家著作的影响。这部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   )
A.《论语》
B.《史记》
C.《水经注》
D.《齐民要术》
19.
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如下图所示,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0.

现有一块直流电流计G,满偏电流为200μA,内阻约为2Ω,某同学想把它改装成量程为400Ω 的电压表,他首先根据图示电路,用半偏法测定电流计R的内阻.

21.
下列有关古代原始人群北京人生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磨制石器B.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
C.将石珠钻孔做成饰品D.用骨针缝衣服
22.若实数x,y满足2x﹣3≤ln(x+y+1)+ln(x﹣y﹣2),则xy={#blank#}1{#/blank#}.
23.
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  )
A.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文字
B.商代文字
C.字母文字的起源
D.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24.
如下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分别是
A.秦、楚、齐、燕B.齐、楚、秦、燕C.燕、秦、齐、楚D.燕、齐、楚、秦
25.
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使人们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下列事件与八王之乱有因果关系的是
A.晋武帝大封宗族诸王
B.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C.西晋统一全国
D.刘渊起兵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