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64850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20/3/12

1.诗歌鉴赏(共1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燕歌行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樅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发端两句便点出了行军环境,“烟尘"一词暗示将士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作战,表现了战士们以身许国,英勇豪迈的情怀。
B."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句,前句“飞”字预警了军情危急,时空快速切换,从榆关、碣石至瀚海、碣石,气氛从宽缓渐入紧张。
C.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以孤城落日,衰草连天等有着鲜明边塞特点的最象,渲染了萧条阴惨的氛围,烘托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D.同为边塞诗,李颀的《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与高适诗中的“征人蓟北空回首",都表达了诗人对士兵们的同情。
【小题2】吴汝纶在《唐宋诗举要》中评论“‘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二句最为沈至”,请加以赏析

2.文言文阅读(共4题)

2.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之、逄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敞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越国以远 鄙:把……当做边邑
B.用亡郑以陪邻 焉:从哪里
C.若不秦 阙:侵损、削减
D.吾还也 其;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小题2】下面“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②⑥/⑤B.①②/③⑥④⑤C.①④/②③⑥/⑤D.①⑤②⑥/③④
【小题3】下面四个句子中,与例句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例:夫晋,何厌之有
A.邻之厚,君之薄也B.微斯人,吾谁与归C.以其无礼于晋D.竖子不足与谋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3.
结合《荆轲刺秦王》,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持千金之资物   币:礼品
B.大王命之 唯:只是
C.卒起不意,尽失其 度:常态
D.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进 次:次序,先后次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引其匕首提秦王  ②度我至军中,公
B.①卒惶急不知所    ②我为鱼肉,何辞
C.①而乃以手共搏    ②顷之未发,太子迟
D.①自引起 ②今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小题3】下列文化常识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宗庙为古代帝王或者诸侯祭祀祖宗的处所,一般为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宗庙亦可指代国家。
B.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必须先呼台下的待者而告之,后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C.课文选段出处为《战国策》,这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由刘向编辑。
D.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东曰蛮、西曰戎、南曰夷,北曰狄。多数情况下,蛮夷戎狄统称蛮夷或四夷.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4.
结合《鸿门宴》,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增目项王   数:屡次、多次
B.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属:我们这班人
C.帷西向立 披:掀开
D.此亡秦之耳   续:后继者
【小题2】对下列句子进行断句,正确的-项是
项王日杜士赐之卮酒則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A.项王曰/壮土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B.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C.项王曰壮土/賜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D.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参始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乃谓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眷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窋既洗沐归,闲,谏参。参怒,而笞窋二百,日:“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隆下自察圣武熟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日:“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

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

(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

[注]①乃者:往日,上次。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参始时,与萧何善   微:卑微
B.即召为丞相史 除:免去官职
C.参辄饮以醇酒,之,欲有所言 间:不久
D.密既洗沐归,闲,谏参 侍:陪坐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参起初与萧何交好;后两人飞黄腾达,一个为将,一个为相,私交颇深。萧何在临终时,向皇上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
B.曹参代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处理政务完全遵循萧何制定的法令,办事无所变更,自己则日夜痛饮醇厚的美酒。
C.汊惠帝惊怪相国不理政事,怀疑是轻视自己,于是让曹空回家后私下探问,并交代不可说出是惠帝交代如此行的。
D.有参认为现在的皇帝与自己分别不及高帝与萧何,所以主张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随意更改,这也得到惠帝的认可。
【小题3】翻译上面文言文段中划线的句子。
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

3.情景默写(共1题)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鸿门宴》中,樊哙闯军帐中时“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这两句与《荆轲刺秦王》中易水送别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写法相同,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2)《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说真的猛士,在黑暗面前不逃避,在屠杀面前不退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作文(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色彩,指顏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2019年,你们进入高中,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在这一年里,你告別往昔,晨望未来,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

请以“2019的色彩”为題,写一篇记叙文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
要求;①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②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800字。③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注重场景刻画。

5.语言表达(共2题)

8.
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遗传”下定义。
①遣传是一种生物自身繁殖过程。
②这种繁殖过程所产生的结果是与亲代相似的复本。
③这种繁殖将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进行。
④在这一过程中,生物将获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
9.
下面是长沙岳麓书院的一副对联,为上联“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A.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B.学宗邹鲁,礼义廉耻圣贤心
C.天通荆楚,华章盛世帝王业D.天通荆楚,繁华太平帝王业

6.其他(共1题)

10.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在十八日早展,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____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____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____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___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小题1】文段中画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居然   竟   更   尤B.竟然    /   也   犹
C.居然   竟   也   尤D.竟然    /   更   犹
【小题2】“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含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4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